在全球经贸格局深度调整背景下,关税政策已从传统贸易保护工具演变为技术性贸易壁垒与产业链管控的核心手段。自2025年起,中美欧在钢铁、化工、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产业的关税博弈持续升级,在规则制定层面通过技术标准与环保要求构筑贸易壁垒,市场准入层面以关税限制产品流通,产业补贴层面则通过财政支持强化本土产业竞争力,形成“规则制定—市场准入—产业补贴”的三元竞争范式。>>详情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新能源发展迅速且占比不断提高,为电力保供带来巨大挑战。截至2025年一季度,中国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达到14.82亿千瓦,首次超过全口径的火电装机(14.5亿千瓦),能源结构实现历史性跨越 [1]。然而,在欧美部分地区,由于新能源的激进发展,电力短缺、大规模停电等问题越发频繁,陷入“清洁、稳定和廉价”无法同时兼顾的“能源不可能三角”困局[2]。>>详情
随着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和我国能源转型战略的深入推进,绿色能源项目成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核心路径。能源法在引领我国能源发展方向、推动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以及构建全国统一能源市场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完善的能源法律框架不仅为绿色能源项目提供了制度保障,还通过政策协同和技术驱动,促进了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详情
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战略背景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成为能源转型的核心举措。供电企业作为关键主体面临投资成本高企、技术风险叠加、政策预期不稳等挑战,亟需稳定制度保障。>>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入法治化、系统化新阶段。作为国家能源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能源法将“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任务纳入法治轨道。河北省承德市作为国家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积极建设“清洁能源强市”,打造“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示范区”,探索生态资产权益抵押等金融创新模式,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与能源法的立法宗旨高度契合。>>详情
《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能源治理体系迈入法治化新阶段,为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能源市场规范运行及新能源消纳保障提供了根本性的法治遵循。>>详情
2025年 1月 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以下简称“能源法”)施行,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基础性法律,能源法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为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构建了覆盖能源规划、开发利用、市场体系、储备应急等全链条的法律框架。>>详情
很多情况下,董监高在向公司作出辞任的意思表示或者任期届满之后,仍因公司怠于或无法办理变更登记而陷入辞任僵局。这些因素常导致董监高行使登记涤除权时,面临公司自治与公权力介入利益平衡难、司法权与行政权衔接不畅等问题。本文结合司法实践,追溯涤除僵局的生成逻辑,探究董监高行使登记涤除权的可行路径。>>详情
近日,山东龙力生物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案迎来一审判决,1618名投资者获赔2.74亿元。>>详情
我国专利制度实施40年来,各类型专利的申请量、授权量和有效量始终高速增长。然而,非正常专利申请、专利权恶意取得等损害公众利益、无理占用知识产权行政管理资源的现象,也愈演愈烈。2020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及202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通过设立诚实信用原则规范专利申请,是实现我国专利从追求数量向提高质量转变的必然路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