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商标专用权并非无限放大,商标保护需遵循“混淆可能性”核心原则。>>详情
近年来,卡牌盲盒凭借“未知惊喜”的卖点迅速在青少年群体中走红,其中非理性消费也屡见不鲜,部分孩子为了追求稀有卡牌,单次消费甚至高达千元。近日,吉林省通化市二道江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未成年人多次向某经销店购买卡牌盲盒的买卖合同纠纷案。>>详情
作为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新能源电池的续航能力影响着电动汽车的整体效能。当新能源电池发生衰减,造成车辆续航里程不足时,买方如何维权?卖方要全额退款吗?>>详情
​实践中,有企业泛化地与大部分员工订立竞业限制协议,有的将竞业限制经济补偿金“混”在工资里发,有的约定违约金畸高。>>详情
125份病历中,113份病历存在对未达到手术指征、不符合手术条件、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实施手术及违反诊疗流程实施手术等过度医疗违法行为……前不久,最高人民检察院与中国消费者协会联合发布一批消费者权益保护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详情
7月17日,省检察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福建实践十周年白皮书》,全面介绍福建检察公益诉讼十年工作成效。>>详情
开个网店、干个饭馆、传承个老店……咱老百姓做点小生意,可不是件小事儿,是日子,是生计。市场监管总局公布了《个体工商户登记管理规定》,这个规定对咱做小生意的老百姓,有什么帮助?>>详情
2023年结婚后不久,沈某的丈夫胡某在登山时意外坠亡。一个月后,沈某生下了孩子。但在抚养幼儿过程中,沈某竟被前公婆胡大某、肖某起诉,要求退还彩礼8.9万元。这笔彩礼到底该不该退?退多少?2024年12月7日,一审法院判令沈某酌情返还彩礼2万元。沈某不服,提起上诉。今年1月24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二审改判:8.9万元彩礼不用还。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将这一案例作为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的典型案例公开发布,引发热议。这笔彩礼为何不用还?>>详情
劳动者办理了退休手续后受聘依然在原单位上班,虽然还是在同一个单位上班,在同一个岗位工作,但劳动者的身份还和以前一样吗?与用人单位的关系是否发生改变?与在职时的薪酬待遇一样吗?>>详情
网购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由此产生的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价格虚构等消费欺诈类型也在不断更新,困扰众多消费者。在线上消费场景多样化的背景下,消费者应如何避免被“套路”,维护自身正当权益?>>详情
央广网北京3月12日消息(记者)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呈现出高发态势,犯罪手段不断升级,侵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详情
单位能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吗?就这一问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7日在微信公众号进行了解读: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详情
保障居住环境的安全性至关重要。如果租到“甲醛房”,可以解除合同、退还房租吗?>>详情
在健身房、理发店、教培机构等办了会员卡、交了预付款,却遇上店铺换了老板。“新”老板只想快速关店破产了事。作为消费者,应该如何维权?>>详情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不断增强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促进养老服务消费、发展银发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与养老机构产生纠纷怎么办?老年人可以指定自己的监护人吗?人民网梳理了一批与老年人权益保护密切相关的案例,以供参考。>>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