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三治”理念推进新时代政协工作
2023-10-23 15:50 来源:人民政协网 作者:丁忠宝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确定为中国式现代化本质要求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作出全面部署,为基层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和“大调研”要求,受辽宁省政协主席周波在鞍山调研时讲话精神启发,创新提出德治、法治、意识形态治理(以下简称“意治”)“三位一体”思维推进工作。德润民心、法安天下、“意”聚共识,实现德治正气、法治精神和意治效能有机结合,应将其有效应用到政协工作中,为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三治”内涵解读

在当今信息时代,意识形态作为一只“无形的手”,潜在渗透作用日益凸显。德治、法治、意治三者各有侧重又紧密关联,要综合研究、统筹兼顾,才能最大化发挥效能、更好推进工作。

德治是一种道德规范。现代意义上的德治,是以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当代中国的德治,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以德治国,升华了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刻内涵的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浓厚氛围。

法治是指依据法律治理国家和社会。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共产党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

意治即意识形态治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并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要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坚实的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

“三治”辩证统一。德治“治心”,法治“治身”,意治“治脑”。“三治”的内在逻辑,决定了可以融合且必须融合,融合的效果并非简单相加组合,而具有乘数甚至指数效应。同样,“三治”缺一也并不仅仅意味着治理效果“减一”。

贯穿于人民政协职能体系

政治协商中“三治”见效。由于“德治”的有效参与,协商民主克服了诉求表达渠道不畅的问题,更有利于形成社会共识和利益最大化。有了“法治”保障,可以更加科学决策。依靠“意治”强大引领,可以更好地把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同意志和自觉行动。

在民主监督中的体现。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作为我国独有的监督方式,具有协商性、合作性、非强制性等显著特点。“德治”可以发挥教化作用,“法治”规范组织领导、权益保障、知情反馈、沟通协调等机制,“意治”确保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在参政议政中的体现。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重要形式。“德治”可以发挥基础作用,调动社会各界参与积极性。“法治”极大提高了权威性、规范性和执行力。“意治”引导广大委员树立正确“三观”,确保科学建言献策。

引领高质量发展

鞍山市立山区政协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人民政协工作全过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政协机关干部和全体委员学习培训全覆盖。创建政协读书院,成立政协委员网上培训学校,线上线下协同推进,使政协思想舆论阵地始终稳如磐石。在重要政协活动中成立临时党组织,建立党员委员联系党外委员等制度,实现党的组织对党员委员全覆盖、党的工作对政协委员全覆盖。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积极推进全覆盖式民主监督,推动政协委员担任政法单位特邀监督员,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相统一。深化“辽事好商量,聊事为人民”协商平台建设,推动政协委员担任基层治理兼职网格员,收集反馈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建立全过程人民民主实验基地,以“三治”融合将社会基本要素激活,发挥出基层力量的“鲶鱼效应”,全方位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广泛凝聚智慧力量,全面落实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强化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经常性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委员积极主动联系服务界别群众。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努力打造一支“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守纪律、讲规矩、重品行”政协委员队伍。

(作者丁忠宝,系辽宁省鞍山市立山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