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浪费需完善财富分配机制
2020-09-18 09:48:32 来源:法人杂志 作者:谢昱航

 文  法治日报-法人网 全媒体记者 谢昱航

“成由勤俭破由奢”,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节俭是一种重要价值观,我们世世代代接受这种教育。即使到了今天,社会生产日益发达,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甚至内需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时候,节俭仍显现出重要价值。

随着国际局势变化和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经济双循环格局受到重视。有人说,国内大循环的要点在于内需,消费强劲才会拉动经济跑得更快,这个时候要鼓励消费才对。消费对经济增长固然重要,但消费不是浪费。特别是反对浪费不能被简单理解为吃光饭菜、不倒粮食,其背后涉及财富观、市场环境、法治秩序等一系列问题。

超级富豪的“吝啬”一面

说到节俭,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一些超级富豪的“吝啬”故事。

被誉为台湾“经营之神”的王永庆,生活相当简朴。他用的肥皂剩下了一小片,还要粘在整块的肥皂上继续使用;做毛巾操用的毛巾,27年都未换过;跑步穿的运动鞋,直到磨破不能穿了才会换掉……

李嘉诚,多年的华人首富,戴的手表是“西铁城”,市价仅1000港元左右,而且一戴就是10多年;眼镜也戴了10年以上;一套西装可以穿上十年八年;和员工一起吃公司的工作餐。

宜家创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是欧洲首富,他的座驾竟然是一辆有着近20年历史的沃尔沃240。在他87岁高龄时,仍然坚持一个人坐飞机经济舱来中国,离开时又坚持要求坐公交车去机场。

这些超级富豪节俭的故事被广泛传诵,说明节约还是被社会普遍认可的美德。当然,出奇的节俭在很多人眼里,也是不可理解的事。关于富豪的动机,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总的来说都离不开一点:这些富豪都有着不平凡的奋斗历程,深知创业艰难和财富来之不易,因而倍加珍惜。久之,形成一种习惯,进而上升为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

换句话说,对财富的态度,来源于财富的取得方式。如果通过勤劳努力和不倦奋斗而来,自然会珍视;反之,通过一夜暴富或者不正当方式轻松获取,则难以产生惜感,此种情况在民间被阐释为“崽卖爷田心不痛”,话糙理不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止浪费根本在于财富分配

如此说来,制止浪费的根本问题,还是社会财富的分配。财富分配机制应该建立在健康的财富伦理上,而这种财富伦理以“财富只能创造”为基本原则。我们不能让节俭只属于少数企业家的美谈故事,而应该成为所有主体的自发行为。

事实上,财富分配机制与市场机制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市场中所有主体公平竞争,从起点到过程,遵循同样的规则,享有同样的机会,受到同样保护,竞争的胜出者必然是诚心实意的开拓者、脚踏实地的奋斗者、百折不挠的创新者。在这样的市场中,有谁会不珍惜财富呢?成熟的市场经济才会孕育出健康的财富观和价值观。除了节俭,还有勤劳、诚信、守法、自律等诸多优秀品质。

反之,如果市场竞争无序,壁垒横生,官商勾结,劣币驱逐良币,那么市场必然是巧取豪夺,尔虞我诈,人人都想一夜暴富、一本万利,这样的市场自然也产生不了健康的财富观。试想,如果通过操纵股价、恶意套现而腰缠万贯,通过特权垄断稀缺资源而获得横财,谁又会对财富百般珍惜呢?

因此,成熟的市场在于法治规则完善且执行到位,所有的经济活动都在法律范围内进行,所有市场监管都在法定轨道上运行,社会资源就会高效配置,社会财富自然会合理分配。当财富必然来自劳动、智识、创造和贡献的时候,浪费就不会成为社会顽疾。

规则的完善,最不能忽视对权力的制约。当权力掌握了巨额而重要的社会资源时,权力滥用风险就会埋藏着巨大的浪费风险。

最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赖小民受贿贪污财物之巨,让人惊叹。18亿,再一次刷新贪官纪录。10年时间,赖小民索取、非法收受财物,共计折合人民币17.88亿余元。此外,其还利用职务便利,伙同他人非法占有公共资金共计人民币2513万余元。

赖小民的钱,都用来做了什么?有人说,其有“3个100”,即100多个关系人、100多套房、100多名情妇。可以说,后“两个100”,解释了钱去了哪里。动动手中的权,钱财滚滚来。当钱多得只剩下一串数字符号,叫人不浪费,想想都难。

所以说,反对浪费,不只是关乎老百姓的“餐盘子”那么简单,市场化的推进、法治的完善、反腐的持续,更为关键。(责编 王茜 )

(版权属法治日报社《法人》杂志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编辑: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