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法治
财经
公司法务
法律解读
视点
法人杂志
原创新闻
论坛培训
证券观察
文化
今日开庭
法人视频
公益诉讼
党建
专题
品牌保护
营商环境
法律资讯
舆情监测
方圆传真
犯罪报告
律商观澜
公告
《法人》杂志总编辑致读者
法人智库宣言
“企业管理安全中国行” 大型系列公益活动倡议
首页
法律资讯
法院为“9岁儿童被限高消费”致歉 海霞:值得欣慰,但不是终点
12月16日,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人民法院就对一名9岁儿童采取限制高消费的执行措施发布致歉声明,并依法解除了限制消费令。主播海霞说,一句“我们错了”值得欣慰,但这还不是终点。
>>详情
安徽纪委监委派员赴太和县督导医院涉嫌骗保问题调查工作
据安徽纪检监察网16日消息,根据安徽省委主要负责人批示要求,安徽省纪委监委已派员赴太和县,指导督导市县联合调查组对媒体报道的太和县多家医院涉嫌骗保问题开展调查。
>>详情
举报不受限!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小程序开通
新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姜琳)为进一步畅通和拓宽欠薪维权渠道,国务院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14日正式开通全国根治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全面接收处理农民工欠薪问题线索。
>>详情
以案为鉴 | 集体财产成了老支书自己碗里的菜
“驳回上诉,维持原判。”随着法槌落下,6月18日,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驳回江苏省沭阳县梦溪街道官西居委会原支部书记佘树祥的上诉,维持一审判决——以犯挪用公款、挪用资金、贪污罪数罪并罚,判处佘树祥有期徒刑一年二个月,并处罚金10万元。
>>详情
网红商标遭遇花式抢注怎么办
丁真走红姓名疑被抢注商标 李佳琦声音商标申请被驳回,网红商标遭遇花式抢注怎么办
>>详情
最高检发布指导性案例聚焦社会治理
华社北京12月14日电(记者刘硕)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以“检察机关依法履职促进社会治理”为主题发布第二十三批指导性案例。案例共5件,涉及供水安全、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保护、金融安全、未成年人保护,旨在指导全国各级检察机关通过依法履行检察职能,促进社会治理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详情
云南破解“告官不见官” 逐年提高官员出庭比例
中新网昆明12月14日电 (记者胡远航)云南省委宣传部、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14日联合发布消息称,《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行政审判工作的决定》(下称“决定”)已于日前施行。该决定明确,逐年提高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比例,涉及重大公共利益、社会关注度高或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行政机关负责人应当出庭应诉。
>>详情
为他人谋利、侵吞公共财物 安徽省淮南市政协原主席李忠获刑7年
安徽省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对淮南市政协原主席李忠犯受贿罪、贪污罪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犯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6年6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30万元;以犯贪污罪判处其有期徒刑9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10万元;决定执行有期徒刑7年,并处罚金人民币40万元,对其违法所得予以追缴。
>>详情
快递代收点要求拍照存档取件 专家:快递乱象亟待监督
近日,上海一快递代收点的取件规则遭到了不少网友质疑:为防止偷窃和误拿,所有前来取件的人必须要拍照存档才可以取走快递。对此,用户十分抵触——泄露隐私怎么办?不过,代收点态度十分强硬,一些人拗不过只好妥协。
>>详情
父母抛弃未成年子女,理应被追究法律责任
前几天,宁波江北区洪塘派出所民警吕国元接到一起特殊的警情。报警人是个小女孩,说爸爸妈妈昨天晚上没回家,让警察叔叔过去看看。
>>详情
假记者假媒体假网站……这些行为均被严惩
新华社北京12月8日电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8日对外通报“秋风2020”行动8起典型案件。在“扫黄打非·秋风2020”专项行动中,着力查处假媒体假记者假记者站干扰基层社会秩序、侵害群众利益问题,并针对利用自媒体从事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行为开展集中整治,严惩不法分子。
>>详情
给手机预装“木马”,厂商的生意经不能这么念
“金品质,立天下”曾是某手机品牌的广告语。据红星新闻近日报道,记者查阅中国裁判文书网发现,该企业参股的一家子公司,通过和其他公司合作,曾将木马程序植入约2652万台该品牌手机中,以“拉活”的方式赚钱。
>>详情
税务总局公布“三假”违法行为典型案例
为维护经济税收秩序,打击没有实际经营业务只为虚开发票的“假企业”、没有实际出口只为骗取退税的“假出口”、不具备条件只为骗取疫情防控税收优惠政策的“假申报”,按照国家税务总局部署,各地税务部门会同公安、海关、人民银行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近期接连破获多起“三假”典型案件,形成有力震慑效应。
>>详情
离婚冷静期新规施行在即,专家建议:建立离婚冷静期配套机制 增加社会组织介入干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民政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婚姻登记有关问题的通知》近期出台,规定在离婚程序中增加冷静期。
>>详情
天津立法禁止采集自然人的血型、疾病和生物识别信息等
2020年12月1日,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天津市社会信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详情
1
2
3
最新杂志
更多>
今日推荐
以价值激发引领队伍完成革命性锻造
“天书”:新中国诞生的见证
建起“联心站”,画好“联心线”旧宫镇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105254105254
佛山“天量”罚单能否被撤销?听听专家怎么说
四部门出台33条举措,加快海南自贸港金融开放
记者一线调研:如何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
韩正:大力推进国土绿化事业发展
“蛋壳”退市,教育了谁?
图片新闻
建起“联心站”,画好“联心线”旧宫镇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105254105254
博鳌亚洲论坛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增速或超6.5%
佛山“天量”罚单能否被撤销?听听专家怎么说
浙江杭州投用重组新冠病毒疫苗
视频新闻
特刊《百年大党与中国巨变》,开始征稿啦
企业法律顾问云课堂(三十)
企业法律顾问云课堂(二十九)
企业法律顾问云课堂(二十八)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微信公众号
返回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