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法律专家共话“全球变局中的国际仲裁”
2024-03-14 17:38 来源:法人网 作者:王茜

文 《法人》杂志全媒体记者 王茜

“全球变局中的国际仲裁:挑战与前景”为主题的学术论坛暨中巴法律论坛会议现场合影 主办方供图

国际法律交流领域迎来一次重大盛事。近日,以“全球变局中的国际仲裁:挑战与前景”为主题的学术论坛暨中巴法律论坛在上海隆重举行。本次盛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法律界、学术界及仲裁界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和业内精英齐聚一堂,深入探讨当前全球政治经济变动背景下,国际仲裁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以及中巴两国在推进法律交流与合作、促进国际法律服务质量提升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引领仲裁思想潮流 洞察国际仲裁未来

开幕式上,在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院长杜涛教授主持下,上海市法学会会长姜平先生、华东政法大学党委书记郭为禄教授、上海仲裁协会会长俞卫锋先生、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会长、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副主任马屹分别发表致辞。他们不仅强调了国际仲裁在全球化背景下的重要作用,也对中巴两国在法律教育、仲裁实践等领域的深入合作寄予了高度期待。

论坛邀请了中国国际法学会会长黄进教授,上海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会长、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全球总部理事会主席会长段祺华先生,上海政法学院校长、上海仲裁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专家委员会委员刘晓红教授,圣保罗天主教大学长聘教授、巴西国际法学会副主席克劳迪奥·芬克尔斯坦(Cláudio Finkelstein),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秘书长王唯骏女士等重量级嘉宾作主旨发言。

黄进强调,仲裁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现代化、国际化、本土化、融通化和数字化等趋势,积极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加强科技与仲裁融合,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段祺华建议在仲裁领域大胆改革,允许涉外商事仲裁适用《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UNCITRAL Model Law),取消涉外商事纠纷当事人注册地限制,吸引外籍仲裁员,尽快突破规则框架,推动中国仲裁国际化进程。

刘晓红系统分析了中国仲裁制度的变量和常量,提出完善临时仲裁制度、投资仲裁规则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等建议,以推动中国仲裁制度不断发展,促进全球治理法治化。

克劳迪奥·芬克尔斯坦分享了文化和法律制度差异对仲裁产生的影响。王唯骏强调了中国仲裁机构不断融合与创新的重要性,分享了上海国际仲裁中心在数字化转型和服务能级提升方面的实践经验。

分论坛精彩研讨 碰撞思想火花

论坛设置了“仲裁与包容性发展”“国际仲裁的基本原理与实践”“金砖国家与国际制裁”及“地缘竞争中的国际仲裁”四个单元的议题研讨。参会者就国际仲裁的最新法律政策、实践案例、技术创新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和讨论,共同探索国际仲裁领域的未来发展路径。

在“仲裁与包容性发展”单元,发言嘉宾分享了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在上海海事纠纷解决领域的发展与创新,分析了香港仲裁条例及其制度的特点与优势,阐述了投资仲裁领域所面临的可持续发展议题及其解决路径。

在“国际仲裁的基本原理与实践”单元,发言嘉宾对于数字发展与一站式纠纷解决、经济制裁对于仲裁机制的影响、巴西仲裁制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仲裁员知法”与正当程序问题作出深入阐释。

在“金砖国家与国际制裁”单元,发言嘉宾阐释了巴西仲裁制度对标《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巴西为保护外国投资者在仲裁制度方面作出的努力与改革,透视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仲裁所面临的挑战。

在“地缘竞争中的国际仲裁”单元,发言嘉宾分析了美国在地缘竞争中对中国建设国际商事法庭和国际仲裁中心产生质疑的根源,中欧贸易与仲裁中的碳关税与碳足迹问题,以及中国《外国国家豁免法》中的“仲裁例外”问题。

闭幕与展望 共绘仲裁未来

闭幕式上,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王国华对论坛进行总结,并展望国际仲裁领域的未来。她指出,通过本次论坛的深入交流,不仅加深了与会者对国际仲裁领域的理解,也为中巴乃至全球的法律实践与学术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作为中巴建交5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此次论坛将进一步推动两国在国际仲裁领域的合作,为全球法律服务质量的提升和国际法治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是中巴两国法律界深度合作的象征,也是国际仲裁领域探索前行的重要里程碑。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法律服务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巴两国法律界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将为国际仲裁实践和理论研究带来更多创新与突破,共同面对挑战,把握机遇,推动国际仲裁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据了解,此次论坛是为纪念中国与巴西建交50周年特别筹办,由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法学会涉外法治研究会、上海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上海仲裁委员会联合主办,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华东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金砖国家争议解决上海中心共同承办,巴西圣保罗天主教大学、巴西和中国社会文化研究所、华东政法大学金砖国家法律研究院、《法学》英文版编辑部协办。

责编:白馗

编审:渠洋

校对:张雪慧、张波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