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临桂:建设看得见、有品质、形实魂统一的美丽家园
2021-04-23 15:10:02 来源:法人网 作者:彭胜发 张子萍

法治日报-法人网 彭胜发 张子萍

临桂区四塘镇下舍里村微菜园一角

下舍里村是桂林市临桂区四塘镇腊村村委下辖的一个自然村,位于四塘镇南部,距湘桂高铁线60米。全村88户400人,有党员5人。该村原有农房103栋,拆除危旧房后现有农房80栋,需改造住房74栋,目前完成100%;全村拆除旧房23处、整理土地7.65亩,清理池塘110平方米、沟渠450米、清理垃圾32.5吨、清理乱堆乱放、乱搭乱盖99处,铺设污水管道850米、修建三微面积3.5亩,新建深水井1座、改建村庄道路1.4公里、整治电网3200米,安装节能路灯22盏,建设休闲小公园980平方米、农耕文化馆和村史馆各1座。该村在风貌塑形、产业做实、文化铸魂上下功夫,建设看得见、有品质、形实魂统一的美丽家园。

党群同心 共建家园

建设前中后注重发挥党员、村干、新乡贤的核心主导和模范带头作用。做好前期调研,摸清在外工作还乡的老干部、从教回村的退休教师、长期扎根乡间服务村民德高望重族辈等新乡贤资源。以党员带头形式组织新乡贤、村干部、村民小组长、“两代表一委员”等召开群众大会,宣传政策、交流设计方案、谋划村庄发展,动员村民参与“三清三拆三微”建设。及时成立项目指挥部,与设计、施工、监理等团队同时进场,全天候在岗,及时解决村民热难点问题。乡镇专班部通过“乡村夜话”和群众零距离交心谈心,通过“田园心语”进村入户,收集群众“金点子”;再把收集到的问题和“金点子”梳理归纳,提交新乡贤讨论“过滤”,统一思想和思路。该村共召开新乡贤、村民小组长、村民大会等18场次3500人次,收集群众建议36条,已解决36条。

传承文化 记住乡愁

注重挖掘村庄历史优秀文化,新乡贤发动村民捐赠有文化内涵、有“乡愁记忆”的“老物件”或承载农耕文化的农具46件,分别放在村史馆、农具展览馆展示,所有权仍归原主,专人负责登记造册存档。召开下舍里村历史文化交流座谈会,发动大家讲述进士门、文魁门、七星伴月等文化故事,为丰富村史馆建设奠定基础。设计与村民需求相统一,把自然生态资源和民俗文化等注入家风、村史文化。如,立面改造设计图,多次征求群众意见,边设计边调整、边调整边推进。以桂北民居灰色、青砖色、白色为主基调色,局部保留红砖墙、泥砖墙为点缀。在风貌提升过程中,不搞大拆大建,启动之初,对古建筑、古民居确定范围,实事求是,修旧如旧,变废为宝,保留村庄肌理和“一村一特”。就地取材、废物利用,收集散落的石块、石板、青砖、泥巴木窗等,用以改造巷道、点缀微花园、古民居修复、村史馆展厅摆设,既降低了建设成本又保留了房屋特色和历史价值,让旧村“新颜”和谐过渡,增强群众对村庄的眷念和凝聚起建设家园的合力。

产业做实 反哺振兴

做实产业,做好生态环境提升和产业发展的有效衔接。该村有种植马蹄、葡萄、柑橘等传统,结合新时代发展,积极引导调整产业种类和布局,种植葡萄50亩。成立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将农耕文化和生态旅游相结合,因地制宜发展农家乐、乡村旅游三产业态,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同时,注重项目建设与土地增减挂、旱改水等政策衔接,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整合增减挂9亩用地指标,旱改水200多亩,资源变资金、土地变“现金”,为村庄建设提供更多充足的资金,反哺乡村振兴。

长效机制 文明乡风

在村民理事会带动下,开展各家各户捐赠绿植、有文化内涵物件、闲置农具的“村民捐三件”活动。全村公园绿化树和行道树由村民捐赠,建设后卫生秩序、环境清洁等由村民自行管理。真正让家家户户受益、村民满意、村集体发展,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注重建章立制,融合家训族规制订村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新乡贤理事会制度等长效机制。家家有分类垃圾桶、有保洁员,按人口数,以40元/人的标准区里拨付经费长效保洁,不足部分由村民自筹,村民理事会对保洁员履职情况进行监督考评。倡导文明乡风,真正到达“行、实、魂”的统一。(责编惠宁宁)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