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山养好一方人
2020-12-25 11:22 来源:法人网 作者:谢昱航

法治日报-法人网 全媒体记者 谢昱航

在湖南北部的岳阳县,有一个国家级森林公园──大云山。这里山势巍峨,群峰簇拥,草木葱茏,云飞雾罩,再加上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寺和大型抗战纪念石刻,文化醇浓,所以吸引着四方游客。

大云山群峰

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还有另一个身份:大云山林场。1992年之前,这里只是林场,居民亦林亦农,日子并不富裕。成为森林公园后,经过旅游开发,这里丰富的自然资源被发掘出来,带动了当地经济增长,居民生活逐渐改善。近年来,他们在自身并不十分富裕的情况下,又主动挑起了扶贫的重担,对口帮扶邻近的云山村,对该村的脱贫攻坚形成有力支持。

曾经的贫困林场变旅游热地

“ 自从1958年建立国营林场,大云山营造了1.2万亩用材林。虽然林木资源很丰富,但是当地经济并没有因之受益很多。林木的生长期长,不能大规模砍伐,木材带来的经济收入有限。”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党组书记、主任周水果对记者介绍,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因为结构单一,林场的经济发展受到一定制约,1991年,人均纯收入只有580元,被列为全省贫困林场。

发展当地经济,必须依托当地资源,然而,大云山的主要资源──林木,在使用上又受到限制,除了资源更新周期,也有来自环保方面的要求。破解这一矛盾,成为大云山发展必须跨越的坎。

最终,旅游开发成为破解这一矛盾的钥匙。1992年,岳阳县委县政府决心全方位开发大云山森林旅游资源,于7月向省林业厅请示,报批大云山为省级森林公园。当年就投入了350万元开发资金。

大云山旅游资源丰富。这里盘旋72峰,东西绵延14公里,山上奇峰、怪石、清泉、林海、云涛、碧谭、瀑布,应有尽有。山上还有28座庙宇,是有名的道教圣地,古人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联文和传说。这里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三次“长沙会战”的战场之一,石壁上留有纪念会战胜利的“三战三捷”巨形石刻(被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云山古寺
大云山雪景

让资源发挥价值,首先必须让资源为众多人享有。而交通不便,成为大云山美景“隐”于深山的最重要困素。开发第一步,公园对道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善。从公路直通山顶庙宇,到沙石路变为水泥路,到路面拓宽,再到水泥路变为沥青路,大云山建立了园内外紧密衔接、园内景区互联、游步道四通八达的快捷交通网络。

围绕旅游服务,公园建设了停车场、宾馆、招待所、疗养院等配套设施。自身建设资金有限,就广开门路,引进各类单位各种资金共同开发。目前,国资和民资都有企业在大云山投资建设了旅游服务项目。

为了让历史上留下的资源焕发新活力,公园对古寺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捐助和合作开发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社会资金,对祖师殿、真君殿、观音殿等进行了修复或者重建。同时,对“三战三捷”石刻进行了辅助工程建设,让这个重要历史见证在启迪更多人的同时又能获得有效保护。

旅游开发过程并不容易。开发需要大量资金,但引资渠道并不丰富,需要更多的人为努力。公园管理处的主要负责人,已经换了几届,从刘滔、任小军、付红宾到现在的周水果,都努力推动着大云山旅游经济的进步,效果也在不断显现。1996年,大云山升级为国家森林公园。如今,大云山已成为湘北宗教生态旅游区、岳阳市生态旅游重点线路,每年接待的游客超过20万人次。

做贫困家庭的坚强后盾

旅游业的开发,为当地居民改善生活条件提供不少选择。除了旅游个体经济得到了带动,当地的一些山林特产也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拓开了销路,提升了价值。特别是随着职工养老保障问题的解决,退休职工每月有了固定收入,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得到提高。

但是,也有一些困难户。这些家庭,多是因病致贫,或是发生了其他特殊情况。

二分场职工杨细生,患帕金森病多年,行动不便,失去了劳动力,基本没有了经济来源。但是家里有几个人要生活,还有一个女儿在上学。杨细生成了典型的贫困户。公园对其进行了全方面的扶贫。一方面,在景区的重要地段,给他安排了一个便民店,可以经营旅游产品及当地的土特产,从经济来源上进行帮扶。另一方面,进行直接的资助,公园不但为他代缴养老保险,给予其女儿助学金,年底还给予2000至3000元的慰问金。公园的扶助,成为这个家庭艰难前行的有力支撑。杨细生2019年去世时,对公园的帮助念念不忘。

三分场职工罗四龙的不幸,同样源于疾病。2010年,他患了白血病,为了治病,不但耗光了积蓄,而且背下了沉重债务。不久,他又和妻子离婚了。因为贫穷,儿子至今还是单身。白血病的治疗不断需要费用支出,对家庭是无法承受之重。公园对这个家庭给予了长期扶持,每年进行大病救助,给一家人办理了低保,同时通过社会捐款和财政手段相结合,以多方力量支持这个家庭与命运抗争。

一分场职工谢细亮,因为意外去世,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妻子也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为了帮助这个家庭应对突然的不幸,公园一次性以财政支出给予2万元的救助,同时解决了一家三口的低保,家里一个月能获得近400多元的补助。

“为了防止更多的家庭出现因病致贫,公园将所有职工都纳入了医保,如果家庭缴费有困难,公园就代为缴纳,做到应保尽保。公园在这方面的财政支出,每年达30万元。”公园管理处副主任谢移兵说。

“邻帮邻”共同奔富

与大云山森林公园相邻的云山村,是一个传统的农业村,贫困户较多。2014的,这里有贫困户74户、213人。

“远亲不如近邻”,森林公园成为云山村的对口帮扶单位。

“扶贫先救急。工作队首先通过走访,了解哪户家庭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帮助他们解除生活之忧。”公园派驻扶贫干部、现任云山村第一书记彭先红对记者说。

经过详细统计,该村贫困家庭中,子女就学52人。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积极协调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让37人获得了教育助学补助。工作队发现,住房是贫困户需要解决另一紧迫问题,不少贫困户住在危房中,人身安全都受到影响。村里循序渐进,稳步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从2016年2020年,共改造57户。

救急之后,接下来需要解决脱贫的内生动力问题。通过走访,工作队发现,不同的贫困户,致贫原因不同,精准扶贫,需要“精准”到因户施策,逐一寻求致富门路。工作队和村支两委一起努力,为每个贫困户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致富门路,并且逐一进行辅导。

种植仍然是当地第一产业。这里林地多,产地条件好,可以根据家里劳力和技术条件的不同,开展不同的种植。在工作队的鼓励下,有的贫困户种植果木、油茶等经济树种,发展庭园经济,有的种植用材树种,有的种植蔬菜等农作物,有的种植黄金等药材。但是,种植与以前有了不同,为了通过专业化对种植提质升级,增加产品附加值,村里引进了岳阳稻山种养合作社,与40个贫困户签订了种养合同,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带动传统种植业的转型,帮助贫困户增收。

工作队也发现,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当地有不少人进城,造成村里荒田多、荒地多,闲置的田地被野草占领;而且,该村邻近林场,山上也是百草丰茂。发展养殖,有丰富的资源可用。而且,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也可以从事养殖,对因残致贫的贫困户来说,是一条脱贫好出路。在工作队的支持和鼓动下,牛、猪、鸡等多种养殖在当地蓬勃开展起来。

在贫困家庭,发展个体经济的起步资金往往是一个问题。本身就没有积蓄,投入几万元哪怕是几千元,对家里都是一件大事。争取帮扶资金,成为工作队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方面,领导的支持很重要。公园的几任领导,不但经常到贫困村了解情况,帮助寻找脱贫办法,在资金支持上也是非常积极。公园自身财政资金并不宽裕,对云山村的支持却是有求必应。正是这些支持,让贫困户获得了生活的转机。工作是我们在做,但背后的支持,更为关键。”彭先红说。

各方的支持汇集,一点一点洗去云山村的“贫”色。2014年至2018年,脱贫58户、176人;2019年脱贫15户、37人;2020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云山村的脱贫之路,有着大云山森林公园的深深足迹。”当地村民感慨说。

  (版权属法治日报社《法人》杂志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