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雪泓
10月1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检察技术支持公益诉讼检察典型案例,认为这些案例突出专业性、技术性,具有独特指导价值。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督促整治烧烤店羊肉串掺假行政公益诉讼案入选,该案中,检察技术人员通过动物源性DNA技术锁定了传统侦查手段难以发现的“隐形”掺假成分。
今年2月,朝阳区检察院发现,某外卖平台烧烤产品存在大量负面评价的情况。这些烧烤店商品页面宣称“百分百纯羊肉”“假一赔百”,但店铺评论中消费者多次反映肉质异常、疑似掺假等问题。通过构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检察机关发现大量羊肉串掺假线索,怀疑可能存在食品安全隐患,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随后,检察机关依据高风险商户分布、档次及平台排行等情况制定了取样方案。办案组运用动物源性成分快速检测试剂盒对于商圈、外卖平台以及不同档次餐饮场所样本开展现场初筛,快速锁定掺假证据并固定检材。
本案综合运用多重技术手段,运用动物源性快速检测试剂盒初筛固定证据,并依托最高检检察技术部门专业设备进行DNA检验。经检验,送检样品检出猪、鸡、鸭等多种动物源性成分,属于掺假行为。
据介绍,朝阳区检察院以此案为切入点,在全区范围开展专项监督行动,通过制发检察建议,推动行政机关开展假劣肉制品专项整治行动,立案查处违法案件9起,罚没17.8万元,移送公安机关立案2件,抓获上游违法嫌疑人2人。此外,还与市场监管、公安部门会签《协同打击治理肉制品掺杂掺假行为工作机制》,督促行业规范经营。此后,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统筹全市16个基层检察院开展打击羊肉串掺假专项行动,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全面履职,推动行业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