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 - 法人杂志电子版-2022年07月总第221期 - 法人网
P. 15

OBSERVATION 13








                               造成被害人或其近亲属精神失常、自残、自杀等严                       固定施暴者在网络上发布的信息,在民事诉讼中

                               重后果的等等,应当认定为刑法第 246 条第一款规                    还要先行起诉互联网平台获取施暴者账号主体信
                               定的“情节严重”,构成诽谤罪。该解释还规定了                       息,其中的取证成本与诉讼成本都需要受害者承
                               利用信息网络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破坏社                       担,而既往判例中对于受害者精神损害赔偿的集
                               会秩序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                             中于 2000 元至 20000 元不等,常常无法填补公

                                   除了常见的侮辱罪和诽谤罪,《中华人民共和国                    证费和律师费,更枉论惩罚性赔偿了。因此,应
                               刑法修正案(九)》所增设的第 287 条之一“非法利                   当借鉴高空抛物和噪声污染的治理主体,由公安
                               用信息网络罪”、第 287 条之二的“帮助信息网络犯                   机关或者网信部门负责取证。
                               罪活动罪”、第 291 条之一第 2 款“编造、故意传                      再次,扩大网络暴力涉刑案件公诉范围,强

                               播虚假信息罪”,以及修改之后的第 253 条之一“侵                   化打击力度。网络暴力涉刑案件“自诉转公诉”,
                               犯公民个人信息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日益得到大众支持,尤其在犯罪行为人的诽谤、
                              (十一)》新增第 299 条之一“侵害英雄烈士名誉、                    侮辱行为没有特定理由地指向不特定个体,引发
                               荣誉罪”,都给网络用户、互联网平台增加了对信息                      陌生人社会中不特定个体名誉受损的风险,可以

                               网络犯罪风险广泛、多层次的管控义务。                           对诽谤行为、侮辱行为提起公诉。例如“杭州郎某、
                                   综上所述,现行治理网络暴力的法律法规较                      何某诽谤案”,该案从自诉转为公诉,有利于震慑
                               为分散,探索专门法的立法模式,是未来有效治                       “法不责众”的施暴者心理。而对于以获取不法利
                               理网络暴力的重要途径。                                  益为目的、有组织实施此类犯罪行为的所谓“网

                                                                            络水军”,正如有学者建议——要充分发挥违法所
                                  完善防范网暴机制,提高犯罪打击力
                                                                            得没收制度的功能,剥夺“网络水军”的财产收益。
                                   如何提高遭受网络暴力受害者的保护力度?                          最后,加强防暴宣传,让受害者得到保护、
                               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                              得到救济。互联网监管部门和网络平台应当积极

                                   首先,夯实平台责任,及时拆解暴力。纵观                      制作防范网络暴力手册,在网页显著部位设置防
                               造成恶性后果的网络暴力事件,其过程必定有网                        暴提示,明确告知投诉通道、救济途径、救助服务。
                               络暴力汹涌而来的阶段。例如,“德阳安医生自杀                       普通用户面对网络暴力,要学会使用公证方式固
                               事件”就清晰展现了网络暴力的起始、爆发、回                        定证据,对于大量泄露个人信息、侮辱、诽谤的

                               潮的各个阶段。如果平台在发现安医生个人信息                        主要施暴者,可以及时向平台投诉申请删除信息、
                               被违法披露的第一时间断链、报警,由警方给予                        断开链接,并向网信部门投诉,向法院提起诉讼。
                               通报,事态走向也许会不一样。因此,需要监管                        依据民法典第九百九十七条规定,必要时,申请
                               部门引导互联网平台优化算法、科技赋能及时发                        人格权行为禁令,对于降低网络暴力的即时危害

                               觉、甄别网络暴力。                                    和传播范围很有帮助。 (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
                                   其次,明确主体责任,化解“取证难”。俗话                     人民法院法官助理)
                               说 :“网暴一张嘴,取证跑断腿。”受害者不仅要                                         (责编 王茜  美编 刘晓莹)



                                                                                                  法人杂志2022年第07期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