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救命药一针70万 怎一个“狠”字了得
2020-08-06 17:21 来源:法人网 作者:谢昱航

法治日报-法人网 全媒体记者 谢昱航

脊髓性肌肉萎缩症(简称SMA)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神经肌肉疾病,如果不积极治疗,很多患儿无法活到两岁。而目前国内唯一治疗该疾病的药物诺西那生钠注射液,价格近70万元一针,非一般人能用得起。为此,广东一位母亲欧阳春兰,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信息公开申请,希望了解该药物的采购方式和定价依据。

消息传开,反响热烈。有媒体评论指出:诺西那生纳在澳洲只卖41美元一剂,相当于280多元人民币,在日本近乎于免费,而在中国,一针卖出70万元,何其狠也。

280元相对于70万元,的确够“狠”,有点超乎人的想象。但这样简单对比,混淆了一些事实,可能产生误导。

在澳大利亚,准确地说是患者只需支付280元,而不是药物只“卖”这样的价格。患者支出低压力,是因为他们享受了澳大利亚药物福利计划(简称PBS)。PBS是澳大利亚政府为居民以及互惠医疗协议所涵盖的某些外国游客,提供补贴处方药的计划,让他们能够负担得起必需的药物,不会面临看病难的问题。

也就是说,患者在治疗中支付的只是药品价格的很少一部分,其余很大一部分是国家帮他们支付了。至于诺西那生钠的市场价格,在任何国家都很高,在美国为12.5万美元一剂,折合成人民币在85万元以上,属于很多民众难以负担的药物。而上述评论中“200多元一针进口药卖70万”之说,让人感觉药物在中国的售价比国外高出了2500倍,误以为售价比成本高出了成千上万倍。在这种感觉下,人们会对药品市场乃至监管机构产生什么样的情绪,可想而知。

据媒体报道,诺西那生钠之所以价格昂贵,有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研发成本高,研发企业之前承担了高昂的科研支出;二是患者比较少,企业无法通过规模效应来平衡研发成本;三是存储运输条件苛刻,全程用2至8摄氏度的冷藏箱运输,运输途中所有的温控数据都要通过网络上传留档。

其实,企业的研发成本到底有多高,药物的制造和运输有多难,与药品的高昂售价有多么的不匹配,并没有太多讨论意义。只要这种药物生产技术由极少数企业所掌控,药价就低不了,这是垄断的必然。有些人一说垄断就破口大骂,但是,我们能以社会强制的力量去破除垄断、强令企业降价吗?当然不能,不仅不能,也不应该。

为什么要有专利保护?专利保护就是让所有权人在一定期限内对科技成果享有独占权。科技创新需要成本投入,有时候是海量资金,需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孜孜不倦的奋斗──付出了,就应该获得补偿。科技创新对社会进步的意义不言而喻,比如SMA这种病,如果没有企业研发出诺西那生纳之类的药,病就没得治。因此,对社会的重要贡献,需要激励。专利形式上表现为技术垄断和高额利润,本质上是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如果没有了这种保护,人家费老大的劲研发出新技术,结果大家无偿或低成本分享之,研发企业成本都收不回,哪里还有继续创新的能力?又还有谁会去创新?

没有了创新,技术不会进步,社会也不会发展。所以,不管以什么理由,都不要伤害到相关主体的创新积极性。缺失了创新积极性,是社会的灾难。诺西那生纳攻克了SMA,但还有更多的疑难病症,需要新的医疗技术和药品不断出现。还会有许许多多的社会问题,需要科技成果来解决。

一直以来都有一种思潮,主张弱化对某些专利权的保护,甚至为专利侵权行为辩护,他们打出“穷人生存权”的旗号,以“反对暴利”作为依据,出现了种种言行。可能,弱化专利保护一时能让部分人获得眼前的利益,但从终极意义上说,是对民众根本利益的损害。

象SMA之类的病,如果对症药物的价格过高,让部分人望药兴叹,出路不在“反垄断”,而在于社会救济,比如国家福利、社会公益等。事实上,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相关工作也已经提上日程。诺西那生钠自2019年在国内上市以来,已被纳入医保谈判日程,尽管目前还没有进入医保目录,但相信随着相关部门的关注和重视,随着社会公益事业的不断发展,SMA患者医治将不再是大难题。(编辑 吕斌)

(版权属法治日报社《法人》杂志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