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个性化服务涉嫌侵犯个人隐私?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促医药产业发展 | 食点药闻
2022-03-07 16:11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作者:


第433期

数据周期:2022.2.21-2.27

数据来源:人民众云

海底捞三度回应给消费者贴标签事件

报道来源:央广网、中国新闻网、共富视频官方微博

2月23日,海底捞私下给消费者贴标签引发网民热议。有网民爆料称,海底捞在会员系统里私下给消费者贴标签,主要包含体貌特征、个性需求等。例如,有消费者被贴上“喜欢在APP上投诉”“长头发”“圆脸型”“喜欢番茄锅”等标签。

针对“给消费者贴标签”一事,海底捞有关方面进行了三次回应:

第一次回应:2月23日,海底捞客服通过共富视频官方微博称,这是内部制度,不方便透露,标签不支持自己修改。

第二次回应:2月24日,海底捞有关人员通过媒体回应称,为持续提升和优化消费者的个性化服务需求,门店管理人员可以在会员系统中对消费者的“麻辣锅去葱段”“柠檬水加冰”等就餐个性化需求进行补充。回应还称,公司于2020年起对相关内容进行持续优化,明确禁止对消费者体貌特征等任何个人信息进行备注,并于2021年1月全部排查整改完毕,所有信息均需通过严格审核。

第三次回应:2月26日,海底捞相关工作人员再次通过媒体回应称,部分门店之前的确存在标记消费者外貌特征的行为,已被叫停并完成整改;大堂经理及以上级别的管理人员才有权限在后台备注消费者就餐偏好信息;审核机制包括机器审核和人工审核。

相关微博话题最高登上热搜榜第一

人民众云平台数据显示,2022年2月21日至2月27日,相关话题传播总量达20022篇。

2月23日,海底捞私下给消费者贴标签一事被曝光,迅速吸引舆论关注。话题热度持续上升。2月24日,海底捞就该事件进行回应,再度拉升话题热度。海底捞回应后,话题热度回落。

两个微博话题掀起讨论。截至3月1日,微博话题#海底捞被曝私下给顾客打标签#阅读量达5.8亿次,讨论量达1.9万条。微博话题#海底捞回应私下给顾客打标签#阅读量达2223.7万次,讨论量达434条。

海底捞回应旨在澄清原委,但未能消除消费者隐私泄露隐忧

企业收集信息边界待厘清

❖海底捞回应给消费者贴标签一事效果欠佳

海底捞强调已改正此前给消费者贴上个人信息标签的行为,另有行业人士表示,服务行业基本都会设定用户画像,餐饮行业的标签更多以消费者的点餐需求为主,针对不同消费者属性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从而提升消费者体验。对此,部分网民表示理解,认为企业的贴标签行为是为了细分客户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但用户画像的确涉及部分个人信息,容易引起舆论担忧。在这种情况下,海底捞的回应难以达到全面安抚公众情绪的效果,导致回应效果欠佳。

❖海底捞所贴的标签涉及个人隐私,引起舆论担忧情绪

对于海底捞给消费者贴标签一事,有舆论指出,这不仅容易给他人留下“冒犯消费者”印象,还涉嫌侵犯消费者隐私,触动了公众的敏感神经。令舆论担忧的是,消费者的相关标签信息或被泄露,或被其他人利用,对消费者造成一定伤害。加之,近年来,不少消费者因个人信息泄露蒙受经济损失,促使该话题引发关注。

❖大数据时代下,舆论呼吁企业厘清信息收集边界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裸奔”的个人信息引起多方重视,舆论呼吁企业收集信息要注意边界。海底捞作为餐饮企业,收集消费者对食品的口味、喜好等,不断优化相关服务,未引起舆论较大的反感。但外貌等与海底捞服务无关的信息收集,引发一定争议。对于企业收集消费者信息问题,2021年,我国出台了《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构建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框架。提示餐饮企业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兼顾消费者的个人意愿,合法合理地收集消费者个性就餐需求。

数据周期:2022.2.21-2.27

数据来源:人民众云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为医药行业建言献策

稳步推动医药行业向前发展

报道来源:《人民政协报》、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

人民网关于2022年全国两会调查的十大热词显示,健康中国位列其中。健康中国这一热词承载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期待。2022年全国两会召开前,舆论聚焦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提出的医药行业相关建议。

焦点一:中医药

关于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好医生药业集团董事长耿福能提出“用现代科技阐明中医药理论”等多条与中医药相关的建议,建议将现代科技力量运用至中医药全产业链。

关于中医药文化宣传工作,全国政协委员朱世增提出,从政府层面设计宣传中医药文化的系列工程,如在中医药文化教材的基础上,多举措激发中小学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浓厚兴趣,积极引导他们感受中医药文化的魅力;加大自下而上的中医药文化推广、传播普及力度,激发大众认同认可中医药。

关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中医药发展,全国政协委员卢传坚、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准备了关于建设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中医药产业发展高地的提案。

❖近年来,两会的热点议题之一是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积极作用的情况下,中医药产业备受关注。2022年,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围绕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发挥中医药传染病防治作用、重点区域中药产业发展、中医药文化宣传等方面提出建议,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彰显中医药文化自信。

焦点二:创新药

关于新药仿制,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华海药业总裁陈保华建议对已批准上市的中国1类创新药和已批准上市且具有临床价值/优势、安全有效的中国2类改良型新药,直接赋予其参比制剂地位;对已批准上市但尚不明确其临床优势的中国2类改良型新药,由国家药监部门组织进行一次全面梳理评估。

关于创新药进入医保,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总裁赵超建议充分考药品所处不同生命周期,给予一定的降价保护,以保护企业创新积极性;探索药品准入由“邀约制”向“申报制”转换,加快创新药进入医保。他进一步提出新药上市后,企业无需等待医保谈判时间窗口即可进行医保申请,实现“企业滚动申请、医保滚动评审、目录时时更新”的建议,旨在使患者尽早用上临床价值显著的新药。

❖创新研发一直被视为药企发展的驱动力,有关部门、行业人士呼吁药企要不断创新,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身竞争力。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初步统计,2021年,国家药监局共批准了76个新药(不包含新适应症、疫苗),进口新药37个,中药创新药12个,国产创新药27个。媒体指出,国产创新药上市数量创3年以来新高。对此,舆论认为药品相关政策助推中国创新药加速上市,创新药进入收获期。

焦点三:罕见病药

关于罕见病药品医疗保障,全国政协委员丁洁提出多份提案,包括继续探索罕见病用药尤其是高值药品进入地方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和多方支付机制;推进罕见病高值药进入国家药品谈判形成可持续性工作机制,激发国内企业研发创新药品的积极性和延续国外创新药品的合理引进;将罕见病高值药品纳入地方的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建立普惠型商业健康保险相适应的长效工作机制等。

❖2022年2月28日(国际罕见病日),3月初(全国两会召开)的时间节点,再加上部分罕见病药品被贴上“天价”“研发成本较高”等标签,引发舆论近期再次热烈讨论罕见病高值药。自2018年以来,有关部门通过制定罕见病目录、建立全国罕见病诊疗协作网、成立中国罕见病联盟等措施,不断为破解罕见病防治难题提供“中国方案”。可见,多方寻求破解罕见病用药难题的脚步从未停歇。

小结:

药品与老百姓看病就医息息相关,看病就医关乎民生。在民生话题热度的带动下,中医药、罕见病用药、创新药等话题再次被拉回公众视野,相关议案、提案既是代表委员集中履职尽责的具体表现,也是他们察民情、听民声、汇民意的智力转化成果,有助于进一步促进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相关议案、提案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不仅彰显了文化自信,还积极响应了健康中国的号召。

本期作者:王超

编辑:高涔朝 | 责编:李娅琦 夏玥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