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I创近13年新高,“剪刀差”加剧挤压中下游企业利润
2021-06-10 09:09 来源:法人网 作者: 曹萌
分享:


   法治日报-法人网全媒体记者 曹萌

 6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新一期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1.3%,预期上涨1.6%;PPI同比上涨9%,预期上涨8.3%。

image.png


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CPI)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image.png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涨跌幅(PPI)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通过上述数据不难看出,5月PPI上涨超出预期,CPI上涨不及预期,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剪刀差”,且创出历史新高,这也体现出价格在PPI向CPI传导过程中存在阻滞。

  PPI创近13年新高

  5月PPI同比上涨9.0%,环比上涨1.6%,这一数据不仅超出市场预期,且已连续7个月上行,并创下自2008年9月以来近13年新高。

  从各行业环比涨幅来看,煤炭采选、黑色采选、油煤加工、黑色冶炼、有色冶炼等仍排名靠前。其中,煤炭采选环比10.6%,较上月扩大7.8个百分点。而偏中下游行业,如食品、纺织、计算机电子、化学纤维等出现环比涨幅收窄或降幅扩大。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法人》记者表示,PPI超预期上涨存在两点原因:一方面,2020年5月PPI同比回落3.7%,是近期PPI涨幅最低点,而低基数效应对本月PPI上涨形成了贡献;另一方面,则是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原材料价格上涨。据测算,9%的同比涨幅中,翘尾影响约3个百分点,而涨价影响约6个百分点。

  对此,开源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则认为,在供需缺口等因素影响下,PPI在高位停留时间可能较长,使得中下游成本端压力持续累积。而伴随消费逐步修复,成本端涨价压力显性化、服务业修复带来的补偿式涨价等潜在通胀风险,需格外关注。

  PPI向CPI传导存阻碍

  自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显著上涨,如国际铜价已突破10000美元/吨,创出历史新高。对此,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提及大宗商品涨价问题,并部署了保供稳价、防止原材料价格不合理上涨等举措。大宗商品价格涨势放缓,螺纹钢等价格出现明显回落。

  进入5月,虽然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涨势有所放缓,但整体仍处于上涨势头。大宗商品涨价促使PPI超预期上涨,却并未顺畅地传导到CPI。

  数据显示,5月CPI上涨1.3%,涨幅比上月扩大0.4个百分点,但仍低于预期,这也造成PPI与CPI涨幅的“剪刀差”继续扩大。

  温彬指出,价格由PPI向CPI传导存在阻碍,除了受需求影响外,还和CPI结构具有一定关系。在我国CPI构成中,食品价格占较大比重,而食品价格又受猪肉影响较大。由于去年猪肉价格涨价较快,带动食品价格上涨,但今年猪肉价格回落,食品价格处于回落或小幅增长态势,对CPI形成拖累。

  中泰证券研究所政策组首席分析师杨畅表示,从PPIRM(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到PPI再到核心CPI的传导,往往存在8个月左右的时滞,主要原因在于产成品库存去化速度的快慢。根据4月底公布的工业企业利润效益数据显示,剔除掉PPIRM后的产成品存货同比下降17.3%。未来,伴随产成品存货的进一步走低,中游制造业博弈空间有望加大,这也将导致涨价向下游传导。

  对于今后经济数据的走向,中国银行研究院周景彤和范若滢共同认为,未来CPI将保持温和上涨,而PPI涨幅已逼近年内高点。考虑到国内需求回暖、原材料上涨带动服务价格上涨,以及翘尾因素影响增大,预计6月份CPI同比涨幅仍将继续扩大。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是全球经济复苏、供需关系调整、流动性宽裕、美元贬值以及金融市场投机炒作等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展望未来大宗商品价格走势,预计短期内将维持高位,但长期持续大幅上涨动力趋弱。叠加未来翘尾因素影响逐渐减小,预计PPI涨幅6月将继续冲高,下半年开始高位回落。整体来看,我国出现全面通胀的可能性较小。建议货币政策保持稳定,重点关注中下游企业面临的原材料成本上升压力。

(责编 王茜)


编辑:王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