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人》杂志评出2020十大教育新闻
2021-01-12 08:59 来源: 法人杂志 作者:姚瑶

法治日报-法人网 全媒体记者 姚瑶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于国家和民族是大考,对于教育系统来说同样是一场大考。这场大考是对教育管理水平、教师道德水准、教育信息化建设成色的全方位检验。为记录这一年中国教育经历的不平凡历程,《法人》杂志评出十大教育新闻。

一、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1月27日,教育部下发“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明确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 2月12日,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正式下发“关于中小学延期开学期间‘停课不停学’有关工作安排”的通知,在延期开学期间开通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电视空中课堂,免费提供有关学习资源,供各地自主选择使用。 随后各地、各校以及以在线教育机构为代表的社会力量纷纷响应,一些学校陆续开展网上教学,各培训机构也按要求取消各类线下课程,多家在线教育机构上线免费课程。全国1454所高校开展在线教学,103万教师在线开出了107万门课程,在线学习的大学生共计达到1775万人。延期开学是防止疫情在学校蔓延的一项重要举措,“停课不停学”也为抗击疫情做出重要贡献。

二、中、高考延期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中、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随着湖北省明确2020年高考时间为7月7日至8日,备受关注的高考延期话题尘埃落定,全国所有省份高三年级毕业生于7月7日统一参加高考。同时,各地也相继出台通知,普遍将中考时间较往年延期一个月左右。

2020年高考报名人数为1071万。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表示,推迟高考,不仅最大限度保证了所有考生的备考公平,留出充分的备考时间以缓解考生和家长的焦虑,同时也在国际疫情变化背景下,为高考本身及命题、考务等相关工作留出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三、“百日冲刺”行动促就业

2020年高校毕业生规模达到874万人,增量、增幅均为近年之最。受新冠肺炎疫情等多种因素叠加影响,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较大压力。5月6日,由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资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青团中央等6部门共同主办的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正式启动,启动仪式上发布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

“百日冲刺”行动从5月份一直持续到8月中旬,在这关键的100天里,充分汇聚政府、企业等各方资源,千方百计争取社会各界支持,在开拓渠道、强化服务、创新创业、重点帮扶等方面进一步发力,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稳就业”“保就业”的目标任务。

四、“家长群”事件引热议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的短视频一度登上网络热搜,引发社会热议,视频中男子所说的“老师让家长为孩子批改作业”一事,也引起了不少家长的共鸣。本是为方便老师与家长交流而建立的“家长群”却成为了“压力群”。

“家长群”事件还遭到央视痛批:家长批改作业是老师的缺位。12月10日,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俞伟跃表示,对于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教育部的态度是一贯的、坚决的。对于违反有关规定,特别是布置惩罚性作业、要求家长完成或批改作业等明令禁止的行为,发现一起,严处一起。“要切实建立起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生态”。

五、教育评价改革

10月,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重磅出炉,围绕党委和政府、学校、教师、学生、社会五类主体,明确新时代我国教育评价改革的任务书和路线图,不再简单以考分排名评老师、以考试成绩评学生、以升学率评学校。

六、研究生教育改革

7月29日,首次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把研究作为衡量研究生素质的基本指标,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注重分类培养、开放合作,培养具有研究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加强导师队伍建设,针对不同学位类型完善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质量管理、校风学风,引导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七、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教育部推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不仅有经过两个教学周期检验的新认定课程,而且还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开展大规模在线教学中做出重要贡献的原2017年、2018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也一并纳入了名单。 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共计5118门,包括1875门线上一流课程、728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1463门线下一流课程、868门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和184门社会实践一流课程。这是教育部在2018年提出启动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以来,国家级五大“金课”首次一并亮相。

八、中小学生减负,大学生增压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院士在“两会”上提出,在为中小学生减负的同时,也要为大学生增压,适当增加学业负担。目的在于解决中国学生教育压力不均衡问题。教育部11月20日在官网上公布了答复内容:后续工作中将认真研究吸收委员的建议,彻底扭转“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这一提案也引起网友热议,部分中小学生家长表示,虽然课程减压了,但考试没减压,孩子还是会报名多个课外辅导班,脱离了高考的减负,意义不大。而部分大学生则表示,不同学校安排的课时不同,目前压力还是比较大的。中小学生的“减负”与“择优”应如何平衡,大学生的“加压”是否应更有针对性的实施,仍引发讨论。

九、治理幼儿园“入园难”

11月19日,教育部在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4574号(教育类433号)提案的答复中表示,关于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体系,教育部组织专家做过研究论证。专家们认为,义务教育具有普及、免费和强制等特点,目前公众对学前教育的主要诉求是希望政府承担更多责任,尽快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对学前教育是否应具强制性,或多长年限的学前教育应具强制性,各界还有不同看法,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十、研究生考生需提供核酸检测报告

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2020年12月26日至27日举行,相较往年初试时间推迟一周。全国报考人数为377万。教育部要求全国各省(区、市)以最严格的标准、最严密的措施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考生需提供考前7日内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编辑: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