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人大战悄悄落幕?事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2021-10-13 13:40 来源:经济网-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谢玮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谢玮丨北京报道

事情正在起变化。

10月9日,杭州出台了新落户政策,宣告之前大专缴纳一个月社保就可以落户、硕士研究生可以无需社保直接落户的政策成为历史。而在此之前,深圳、广州等多座城市也先后收紧落户政策,一线城市落户门槛纷纷提高。

过去几年,全国各地掀起了“抢人大战”,很多城市为了“求贤引才”,纷纷祭出“大招”,通过降低落户门槛、开通购房绿色通道甚至真金白银补贴等方式“抢人”。

此番多个城市调整落户政策,是否意味着抢人大战的落幕?“不抢人了”又意味着什么?

多城提高落户“门槛”

10 月9日,杭州宣布提高落户门槛。

当日,杭州市公安局发布公告称,经市委研究同意,现将杭州市大学毕业生落户政策调整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自2021年10月15日(含)起,落户政策调整为具有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以上学历者(本科45周岁以下,不含45周岁;硕士50周岁以下,不含50周岁),在杭州市区落实工作单位并由用人单位正常缴纳社保的可以落户杭州市区;全日制普通高校博士研究生(55周岁以下,不含55周岁)学历者,可享受“先落户、后就业”政策。

这直接宣告了此前大专缴纳一个月社保就可以落户、硕士研究生可以无需社保直接落户政策的结束。

在收紧落户的同时,杭州人力社保官方发布《关于调整杭州市应届高学历毕业生生活补贴政策的公告》,毕业时间为2021年10月15日(含)之后的博士研究生,生活补贴标准由5万元调整为10万元。

2019年5月,杭州市放宽落户条件,全日制大学专科(含高职)以上人才,在杭州工作并缴纳社会保险的可直接落户。就在去年2月,杭州还出台了“人才生态37条” 补充意见,通过重磅政策招才引智。《意见》明确,为不同等级人才提供特定的购房政策,包括对无房的应届大学生发放租房补贴、提升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标准、加大人才专项租赁房建设等内容。其中,提高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标准。对认定的A类人才给予最高800万亿,B、C、D类人才分别给予200万元、150万元、100万元的购房补贴。

作为这两年“抢人大战”的“弄潮儿”,杭州对于人才落户和购房政策的调整备受关注。

无独有偶,在此前,深圳、广州也先后收紧了人才落户利好。

5月25日,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释放出收紧落户的信号。

其中,人才引进入户方面,将核准类学历型人才的底线要求由全日制大专调整为全日制本科。同样,还将收紧人才落户年龄:本科生不得超过35周岁,硕士生不得超过40周岁,博士生不得超过45周岁。技术型人才底线要求调整为“中级职称+全日制大专”,技能型人才的底线要求调整为技师。

在政策性入户方面,还增设了“夫妻投靠基本要求由结婚时间及被投靠人入深户时间满2年调整为满5年”,“老人随迁将子女入深户时间要求由8年调整为15年,并增加子女在深圳缴纳社保连续满15年”等要求。

这在当时还引来了诸多争议,有舆论称,“说好的‘来了就是深圳人’呢?”

不过,争议并没有停止深圳继续加快“收紧”的步伐。

5月28日 ,深圳人社局发布《关于高层次人才业务、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业务相关安排的公告》。《公告》指出,市、区人力资源部门对2021年8月31日及之前引进的人才按原规定受理申请,对2021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

广州虽然没有收紧落户政策,但是对引进人才的其他利好政策也在“打折”。

8月2日,广州市黄埔区突然发布《关于取消人才住房政策的通知》,成为广州首个正式发文取消人才购房政策的区域,为黄埔2019年12月公布的人才购房新政画上了句号。半个月后,南沙区也发布通知,收紧人才购房政策并提出非本地户籍需提供1年个税或社保缴纳证明。

同在8月,西安市也收紧了人才购房通道。西安市政府于8月28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在扩大了住房限购、限售区域范围的同时,收紧了离婚家庭、新落户人群及E类人才在限购区域的购房政策。

和楼市有关吗?

抢人大战硝烟弥漫之时,引才政策往往与楼市政策紧密相连。如今,一线二线城市先后调整落户门槛,收紧购房利好,其出发点是什么?是否与楼市有关?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杭州此次政策属于收紧性政策,和此前杭州新落户人员炒房等现象有很大的关系。

“此次杭州政策,显然受到购房市场的影响。” 严跃进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此前杭州人才政策相当宽松,这也使得各类人才通过落户的方式进入杭州,进而获得了购房资格。类似情况下,杭州楼市炒作比较明显。而此次杭州对于此类人才政策进行了补漏,适当收紧,也能够更好地配合房地产政策的推进。类似政策下,落户的门槛有所提高,相对会减少购房群体,对于稳定市场等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从实际过程看,此类政策也有助于规范各类购房行为,各类通过违规落户而骗取购房资格的操作也会减少。

不过,对于一线城市纷纷提高落户门槛,亦有观点认为,这与城市规模定位息息相关。

近两年,杭州是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的“明星城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底,杭州市的常住人口第一次突破1000万,达到1036万,比2018年末净增55.4万人。2020年杭州常住人口较上年增加约157.6万人,取代温州成为浙江人口总数最多的城市。

不过人口的快速增长也带来了“成长的烦恼”。如何持续吸引人才集聚,又不至引来“大城市病”,合理控制人口总量成为杭州需要直面的问题。

2021年6月,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关于〈杭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草案)公示公众参与意见采纳情况的说明》,对未来人口规模预测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解释。

这份规划中,杭州提出了未来十五年的人口天花板: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为1500万左右,服务管理人口规模2000万左右。

从这个总量来看,留给杭州的人才“余额”,确实不多了。

其实,深圳面临的形势也很类似。

2021年5月17日,深圳市统计局发布公报显示,深圳2020年常住人口数达到1756万,10年增加了713万。平均每年有71.36万人涌入深圳。2020年,深圳大学学历人口占比28.8%,位居全广东省最高。

而同在6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的《深圳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草案),给出的“天花板”是,到2035年,常住人口规模为1900万左右,服务管理人口规模2300万左右。

大量流入的人口,曾经助推了多座一线城市的发展,也同时加剧了其住房供需矛盾和公共服务矛盾。警惕房价过高、房租上涨过快等造成的“挤出效应”,若因此挤走了优秀人才,久而久之,反而会影响城市的竞争力。

责编:郭霁瑶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编辑: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