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万份伪造国家部委的“红头文件”堆积在仓库,等待通过快递包裹发往各地,以此为诈骗团伙“引流”……这是不久前江西省新余市公安局在捣毁一造假窝点时发现的情况。>>详情
一段时间,部分地区推动秸秆“全域禁烧”改为“划区限烧”“限时焚烧”;多地烟花爆竹“禁燃令”也有所松动。关于秸秆处理和烟花爆竹政策成为观察基层治理思维和模式的一个窗口——在部分地区“禁改限”的过程中,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有了具象化的深刻转变。>>详情
近年来,超长加班、隐形加班等“加班文化”层出不穷,严重损害了劳动者的正当权益,触及法律红线,也成为阻碍消费潜力释放的突出问题。当劳动者深陷加班困境,缺乏休息时间和消费精力时,消费市场自然难以活跃起来。即使有消费意愿,也因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无法转化为实际消费行为。这不仅制约了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影响了劳动者的生活质量,违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详情
DeepSeek一夜爆火,让人工智能(AI)再次引发社会关注。一些打着AI旗号的机构借机“浑水摸鱼”,让普通人陷入焦虑——我的工作会不会被AI取代?要不要花钱报个培训班学习AI技能?能不能利用AI做个副业增加收入?>>详情
3月19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等部门联合召开视频会议,部署2025年春耕备耕农资打假工作,要求持续保持高压严打态势,做到“打不完不收兵”。>>详情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审理预付式消费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并同步发布了6件涉预付式消费典型案例,直击预付式消费领域商家跑路、“职业闭店”等乱象。>>详情
民营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着力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详情
全国两会期间,有关粮食安全的话题受到代表委员热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要求各地区都要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共同把饭碗端得更牢。>>详情
近几年全国两会上,营商环境一直是高频热词,今年也不例外。全国两会开幕前夕,一些代表委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纷纷表示,重点关注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等方面,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群众和企业的满意度建言献策。>>详情
春潮奔涌开新局,万象峥嵘启盛章。当浩荡东风拂过神州大地,承载十四亿人民热望的全国两会如约而至。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委员怀揣民生期盼,肩负时代重托,齐聚一堂,共商改革大计,同绘发展蓝图。>>详情
近日,演员黄灿灿参加节目时分享自己过往的经历引发关注。“黄灿灿曾因被‘造黄谣’失去工作”等话题登上热搜榜。>>详情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6件“公益保护的中国方案”典型案例,其中涉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3件、国有财产保护领域1件、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1件、特定群体权益保护领域1件。这些案例生动展现了公益诉讼破解系统性治理难题、推动社会治理的实践智慧。>>详情
假扮外卖骑手卖惨博取同情、编造网约车司机与乘客冲突消息、恶意散布关于快递员的负面谣言……近日,公安部门查处一批针对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群体虚构情节、炮制谣言的案件,并对相关违法人员进行了处罚。>>详情
在数字化浪潮奔涌的今天,网络普法不仅是法治建设的“必修课”,更是凝聚社会共识的“黏合剂”。以“E法善治网聚同心”为主题的2025年“全国网络普法行”于2月21日在贵阳正式启动,贵州、河南、山西、甘肃、北京等作为5个主办地,将相继开展丰富的线上线下法治宣传活动。>>详情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宣传教育与示范引领作用,最高人民法院近日发布6件企业名誉权司法保护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涵盖传统产业、中介行业、科技企业、征信机构等不同领域,彰显了人民法院对企业名誉权的全面平等保护以及及时充分救济。>>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