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网红盐”噱头蒙蔽我们的胃
2022-09-19 10:30 来源:红网 作者: 严萩平

一袋400克的食用精盐价格在3元左右,但近来在网络上,各类“网红”进口盐打破了人们对盐的认知,喜马拉雅粉盐、波斯蓝盐、美国夏威夷黑盐……除了包装精美,形形色色,以原产地为“卖点”,这些盐的价格更贵得惊人。例如一瓶425克的美国夏威夷黑盐售价为169元,与普通袋装食用盐相比要贵了50多倍。(9月18日《北京青年报》)

记得梁实秋先生在《馋非罪》一书中谈到:“上天生人,在他嘴里安放一条舌,舌上还有无数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馋?”中国是美食大国,中国人对吃的要求不低。烹饪传统食材,撒上异国食盐,挥发别样滋味,获得“吃奇”快感,从这个角度支出大额消费,并不为过。只是,昂贵的“网红盐”,真的比廉价的含碘盐更好吗?真不一定。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众对饮食的要求越来越精致。从GI值高低,到饮用水质量,消费者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一部分消费者对高质量盐分的追捧由此使然。不过,中国营养学会修订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明确提出,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盐分再好,恐怕也不能多吃。即便营养超值,在讲究低盐饮食的今天,也难有大用处。

身处互联网时代,因汇聚流量获得高额收益的现象并不少见。即便是一杯水、一颗糖、一粒饭,也总有商家愿意投入大量宣传资源,挖掘其中的“高贵价值”,继而用各种噱头唬人。毫不客气地说,从土耳其、夏威夷、塞浦路斯买盐,恐怕当地人都不知道自家的盐有中国人宣传得那么好。转换角度,换位思考,我们国家的传统食盐也不一定差。

回归饮食生活本身,人体对矿物质的摄入终有极限。与其为了配料支出大把经费,不如专精于主菜,合理搭配膳食。若想在食疗上,赢得更健康的体魄,首先得理性看待食材本身,冷静制定消费计划。花大价钱买盐,结果发现不好吃,要不束之高阁,等待过期,要不报复消费,大把撒盐,最终伤害的还是自己。

“网红盐”是不是“智商税”,得因人而异。我们可以通过选用不一样的盐材,刺激饮食风味。但如果觉得多吃盐,有益于健康,恐怕还是得问一问医生,查一查资料。别让视觉上的色彩,蒙蔽舌尖上的味蕾;别让真假难辨的噱头,蒙蔽我们的胃。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