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后的校园
2022-03-29 14:46 来源:法人杂志 作者:

◎ 文 《法人》全国两会报道组

每年两会,教育都牵动着全社会的高度关切。特别是过去的2021年,可以说是教育“大变革”之年。作为教育发展的“风向标”,2022年全国两会上,关心教育的代表和委员们再次发出自己的声音。

让教育回归本质

3月7日,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学校总校校长李有毅在“委员通道”上表示,作为一名从教40多年的教师,除了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从未感受到哪一项改革如此受到关注。“而越是这样,我越深感它的重要和它背后深刻的社会变迁。”李有毅说,在他教师生涯的前半程,一直认为学校是学知识的主渠道,可他逐渐发现课堂上老师还没讲,学生就已经知道答案了。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倒也不难理解。互联网进入了我们的生活,知识获得的渠道多了。然而真相就像大家看到的,超前培训、机械刷题,学生放学后不是上培训班,就是在去培训班的路上。“为此我们很担心,尤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时代青少年仅仅获取知识已远远不够,更要保持好奇心,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解决问题,才能担负起时代的重任。”如今的李有毅认为,“双减”实施就是推动教育回归本质,让学生有时间、有动力全面发展。把我们基础教育引向培养德才兼备、创新人才的正确轨道。

李有毅介绍,“双减”后,校园正在悄悄地发生很多变化。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联合学校调查数据显示,该校学生人均图书借阅量由不足两本增加到五本,体测优秀率增加近10个百分点,视力不良率下降近9个百分点,超重率下降近两个百分点。“学生笑声多了,腰板直了,脚下有根了,自主时间多了,学习效率高了。所以,我想跟让学生补课的家长说,这比上培训班对学生的发展好得多。‘双减’减去的是不必要的、机械的、重复的学业负担,而个性、创造、责任、梦想和爱不会减。‘双减’不是突击战,老师、家长和社会要拧成一股绳,共同帮助学生去开发自己,成就自己。”

“委员通道”上,李有毅最后向学生们说:“每一位心中有爱、眼里有光的孩子,都是好孩子。‘双减’给了你成为独特而优秀自己的沃土,要珍惜这大好的机会,不负新时代。在滋养底气和灵气中崇尚真理,在涵养正气与雅气中修身齐家,在蓄养志气与勇气中自强不息。”

激发学习内在动机和热情

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谢家湾学校校长刘希娅在“代表通道”被记者问到:目前“双减”工作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家长焦虑,担心影响孩子成绩,作为教育工作者,她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刘希娅表示,“双减”的本质并不是减孩子成绩、减教学质量,而是为了提质增效,真正的教育不应该依赖刷题与时间的堆砌提高成绩。“十几年前,我们学校探索‘减负提质’素质教育时,也遇到了很大阻力。”刘希娅分享了谢家湾学校的经验:为让孩子能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学校系统实施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的主题学校文化,创新优化校园生活流程,千方百计激发孩子们的内在动机和学习热情。减少被动管控灌输,增加主动互动、实践理解性学习,促使孩子们既生动活泼又自主自律。为孩子们提供的每一道题、每一份教学设计都经过精心论证,专业而扎实的校本教研成为减负与提质之间的重要杠杆。

渐渐地,孩子们用70%的时间就可以完成学习任务,剩余时间可以在200个社团和500个专题活动课程中进行选择。小眼镜变少了,肥胖率降低50%,大家争做“吃饭好、睡觉好、运动好、心情好、品行好、成绩好”的“六好”学生,形成了爱党爱国、阳光自信、热爱阅读、思辨创新、发展后劲足等群体特质,成绩连续多年在各级质量检测中名列前茅。最终,大量数据赢得了社会理解和支持,学校也成为教育部减负提质优秀案例学校。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如果用同样的要求、同样的成长路径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去要求他们,这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就是要用因材施教的策略和有教无类的情怀,不辜负每一个孩子的潜能,让每一个孩子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刘希娅说。

“让职教生享受与普校生同等待遇”

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在“委员通道”上表示,职业教育明明大有可为,但现实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原因在于职业教育被长期污名化,被认为是“失败者的教育”。“尤其是中考以后的普职分流,加剧了应试竞争,影响了‘双减’目标的落实。”

“双减”落地 ,教培机构大量转退    CFP

他表示,要支撑中国制造,创造中国品牌,必须要有与之匹配的职业教育。“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必须要摆脱技术上狭窄的困境。既要教做人,也要教做事;既要学文化,也要学技术。让学生既有学头,又有盼头,还有奔头。”

胡卫认为,要挺起职业教育的脊梁,当务之急要破除体制障碍。一是要横向融通,实现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和学术教育的融合发展,为学生发展提供平台;二是要纵向畅通,畅通职业教育的升学渠道,特别是要以能力和操作为导向,来建立职教高考制度,并使它成为我们职业本科、职业专科招生的主渠道。

为此,他建议,提高职教地位,让职教毕业生在就业、落户、薪酬方面,能够享受和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的待遇,以此扭转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缓解家长的焦虑。

(责编 白馗)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