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忘的126天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导演组编导“剧透”幕后故事
2022-03-15 11:40 来源:法人杂志 作者:刘洋

◎ 文 《法人》特约撰稿 刘洋

2月4日晚,当灯光亮起,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开始,全世界目光都投向了鸟巢。倒计时最后10秒,现场欢呼声响彻夜空。梦幻般的光影,瞬间照亮飘舞的雪花,北京冬奥会开幕式正式开启。

首都体育学院引导员选拔现场

冬奥大幕拉开,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幸福的笑容。为了这一刻,太多人付出了汗水和艰辛,我的眼泪夺眶而出。作为一名小学音乐舞蹈老师,我参与编排了冬奥会开幕式两个环节,内心无比激动和自豪。

引导员身高有标准,动作要求严

2021年10月2日,正值国庆假期,我接到冬奥会开幕式导演组的通知,正式加入由北京工业大学素质教育学院副教授杨嵘作为分场导演的开幕式编导组。

从入组到冬奥会开幕的126天时间里,杨嵘导演组主要负责编排开幕式8个环节,我参与了运动员入场引导员和火炬传递两个环节的编导工作。

运动员入场式是此次冬奥会开幕式中时间最长、关注度最高的环节,全球数以亿计的观众通过直播镜头,共同见证各国运动员登上这个充满荣耀的冰雪舞台。入场环节参与人员多、自由度高,对镜头展示要求严格。“让登上奥运舞台的运动员尽情释放热情,需要想办法让大家步调相对统一。我们的任务是把控入场时间、保持两队间距,便于镜头拍摄。”这是杨嵘导演对团队提出的具体要求。

为了响应“节俭办奥运”理念,杨嵘导演带领10所北京高校学生,利用周末课余时间进行了艰苦训练和彩排,让充满活力的大学生成为开幕式上一道独特风景线。我在训练引导员过程中,深深感到这些大学生为祖国荣耀不畏艰辛,充分体现出当代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

开幕式后,不断有人问我关于“美女引导员”的情况。在此,我小小“剧透”一下:开幕式引导员是从北京10所高校选拔出来的在校生,入选基本要求为身高不低于170厘米,体重、身材和样貌也有一定要求。开幕式引导员最初海选出300名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有个别人因身体或其他原因中途离开。最终,确定了110位大学生引导员,身高最低170厘米,最高183厘米。

从某种角度讲,开幕式引导员代表国家形象,必须体现出国家气度和东方之美。总导演张艺谋要求非常严格,引导员训练强度大,训练过程既枯燥又辛苦。引导员走路必须走直线,一旦走偏,固定机位拍摄的特写镜头下,参赛国家(地区)标牌字母可能显示不全或跳出画面。引导员队伍必须在画面中停留20秒以上,走快了会“撞车”,走慢了又会出现时间空隙。因此,需要引导员严格把控行走速度和行进稳定性。此外,引导员需要姿态大气、笑容灿烂,展现大方、从容、自信的青春之美。

寒风中被冻僵,最后冲刺像“打仗”

2021年入冬时节,天气逐渐寒冷。国家体育场鸟巢宽阔的场地上,排练学生穿着长款羽绒服,戴着口罩、手套,迎着寒风,一次次重复着同样的脚步和动作。长时间户外训练,冻僵了学生的手,大风如刀子般划过脸颊。有的学生一边举道具,一边流眼泪。编导们同样冻得发抖,给学生现场指导、纠正错误动作时,说话声音都在颤抖,冻僵的手连排练记录表都翻不开。排练后,手脚经常被冻得发痒,回到家好久才能缓过来,身上和鞋里要贴好多暖宝宝。

为了达到引导员任务要求,学生体力、耐力、站姿、表情、行进步伐及移动速度,都要反复练习。训练初期,站姿和表情练习方法是嘴里咬着筷子,站立几分钟到几十分钟。挺拔良好的站姿非一日之功,引导员穿高跟鞋,步速90步~124步/分钟,每天不知练习多少遍。

训练中,一道异常艰难的“坎儿”是双手高举道具雪花牌。开幕式中,引导员引领各国代表团入场和运动员就座,需要一直高举雪花牌。这个动作,没经过训练的人,举十几秒就会胳膊发酸、难以坚持。引导员要从入场通道开始举起,一路不能放下,直到入场式结束。

训练时,手臂力量训练至关重要。引导员手臂举起道具时不能晃动、举歪,要保持稳定。为了达标,学生们从最开始举牌5分钟延长到10 分钟、20分钟。最艰苦的时候,学生们练到“笑着哭”。因举牌时面带微笑,还要尽量不眨眼,学生们累得直掉眼泪,“笑着哭”的场面就出现了。看到此景,编导们不禁红了眼眶。让人欣慰的是,好多学生虽然哭得梨花带雨,但没有一个人放下道具。

刘洋(右)给学生纠正动作

排练最紧张时,编导们经常周末带领学生从下午1点排练到晚上11点。越是临近开幕式,排练压力就越大。学生们生怕自己成为替补队员,尽力将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一些学生成为B组(替补跟走队员)人员后,尽管失落,但会主动向导演了解自己还需要如何努力,争取最后上场机会。上场队员丝毫不敢松懈,防止被替换。排练现场遇到的各种问题,编导们都会一一积极协调、解决,经常工作到深夜才回家。

那一刻,全世界见证“中国气质”

随着总导演张艺谋创意的调整,一月初,杨嵘导演重新确定了方案,其团队导演分散到11所学校排练,我负责海淀实验小学的学生训练工作。虽然距离开幕式还有一个月,但每次排练都有很大变化。来自11所学校的小学生,最小年龄只有8岁,完成队形和走位难度很大。同时调动600多名小学生,确保站好点位、保持队形,导演们在场内来回奔波,忙得不可开交。除夕当天下午,导演们没有休息,要在过年前确定最后出场人员。

2月4日上午9点,所有导演陆续进入鸟巢迎接检验训练成果的一刻。当身穿蓝白色连衣裙、高挑漂亮、颇具“中国气质”的引导员头戴虎头帽进入会场时,外国摄影师和记者为之赞叹,被她们靓丽、大方的形象所吸引。引导员的阳光笑容,温暖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回顾过去4个多月,126天的训练,外场训练11次,国家体育场鸟巢现场合练16次,联排5次,累计训练时长达400小时,我见证了这群青涩的小丫头,蜕变成美丽、自信的引导员。为此,我感到骄傲和自豪。

(作者系北京市东城区分司厅小学舞蹈、音乐教师)

(责编 王茜)

  (版权属法治日报社《法人》杂志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