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经济时代,我们这样卖书
2022-01-07 14:47:54 来源: 姚瑶 黄倩 作者:瞿洪斌

◎ 文 《法人》全媒体记者 姚瑶 特约撰稿 黄倩

即将过去的2021年,虽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中国出版业尤其民营图书出版公司却接连传来上市的好消息。先是7月份读客文化上市,紧接着8月30日果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果麦文化”)在深交所上市——越来越多的民营出版企业进入资本市场,预示着图书出版业挣脱羁绊、创新发展的态势已然形成。

果麦文化创立于2012年,公司从创立到成功上市仅用了9年时间。近日,《法人》记者走访果麦文化,通过对总裁瞿洪斌的专题访谈,揭开了这家民营出版企业的成功“密码”。

“我需要发挥创造力的空间”

瞿洪斌是果麦文化创始人路金波的老搭档,二人被称为果麦文化的“二号员工”和“一号员工”。

瞿洪斌是出版界的“多面手”。1988年复旦大学毕业后,瞿洪斌入职云南人民出版社,先做编辑,后做发行和营销,2002年,他出任该出版社上海滇版图书有限公司总经理。

2002年到2006年间,滇版图书公司在文学类图书出版上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2003年,瞿洪斌因出色的业务能力被破格晋升为正高职称,成为当时云南省出版界最年轻的正编审。“那时侯确实比较拼,也赶上了出版业的黄金时代。”回忆当年的“战斗岁月”瞿洪斌无限感慨。

随着出版竞争的加剧,新生代作家的崛起,出版商业模式出现了变化,传统出版业面临重新洗牌的局面。瞿洪斌意识到,传统出版模式已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行业必须要有所改变。2006年,他告别云南人民出版社,加盟路金波领衔的“榕树下”文化公司,并担任总编辑。

“果麦文化”总裁瞿洪斌   受访者供图

放弃国营出版社的铁饭碗,自己出来创业,压力可想而知。但瞿洪斌表示,在体制内待久了,感到自己需要突破。转型虽说艰难,也是顺理成章。“我希望一个全新的、能够发挥创造力的空间。”他说。

进入“榕树下”(后改名为“万榕书业”)后,瞿洪斌迅速完成角色转换,和众多新锐作家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主导出版了一系列发行量数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畅销图书。但随着网络阅读、尤其移动端阅读的快速发展,图书出版业不可避免地陷入低谷期。

2012年,以经纬中国、普华资本为代表的一批投资机构与路金波、瞿洪斌团队达成一致,成立了一家全新的图书公司,即果麦文化,目的在于打造一家具有新鲜思维和市场运营能力的公司,并且争取实现IPO。

公司成立后,瞿洪斌担任董事、总裁,秉承一贯的明星作家路线,果麦文化将韩寒、易中天、安妮宝贝、安意如、冯唐、严歌苓、李继宏、蔡崇达等畅销作家签约旗下,创造了一系列销售神话。

图书销售进入3.0时代

据瞿洪斌介绍,果麦文化成立第一年,就汲取了“榕树下”时期的经验教训,每年把产品控制在七八十种以内。通过走精品路线,力争将每本书的销量做到极致。不过,公司成立前两年,又遇到了新问题——对未来形势的估计过于乐观,导致在招聘员工方面比较粗放。大量的新人从业经验不足,反而形成很大内耗。瞿洪斌告诉记者,随后公司调整方向,不再盲目扩招。同时,加强员工的学习培训,让新人在短时间内了解果麦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我们至少用了一年时间,将局面扭转过来。”他说。

对于“强调价值观和审美观,拒绝操作不符合要求的选题”,瞿洪斌认为,公司业绩的取得与果麦文化追求的产品理念密不可分。一方面,文化价值高、传播时间久的图书产品,将价值长久性、文化生命长期性,作为衡量图书是否值得策划出版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果麦文化坚守“产品美”,即一本图书不仅设计要美,印刷的纸张和装订方式也要美。为此,公司建立了20余人的设计团队,保持出版风格总体调性一致。他说:“公司一直希望以图书品质赢取市场。”

同时,公司在运营方面也进行了大胆改革。在瞿洪斌看来,图书销售商业模式已从2010年以前的“发行时代”、2010年之后的“货架阶段”过渡到2020年以来的“流量时代”,即3.0阶段。这个时期,必须靠新媒体引流,才能制造销售热点。因此,果麦打造了一个大规模的新媒体矩阵,涉及微博、微信、长短视频、直播、小程序、App等所有新媒体形式,使得公司图书在销售上大幅度增加。最有代表性的案例就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该书10年前由其他出版社出版时,销售不到两万册,而果麦文化重新包装推出后,在短短半年内销量就超过了130万册,这就是利用新媒体引流带来的虹吸效果。

从最初“做内容”到“开始变现”,从最初账号运营到如今全民直播,果麦文化新媒体矩阵目前已累计拥有5500万粉丝,以及众多微博账号、抖音账号、微信公众号。以网络视频和直播平台为支撑的“电商+直播”模式,已成为果麦文化的又一发力点。瞿洪斌补充:“这一举措使公司互联网用户数量飞速增长,很多图书都是依靠新媒体营销先火起来的。”

永远保持新思维和好奇心

对于上市筹备,果麦文化一直以跑马拉松的心理做准备。瞿洪斌说:“在上市的前4年里,我们按照上市公司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这种高要求有时甚至可能会影响公司的业绩和利润,但我们在所不惜。上市的过程就是自我革新、自我更新的过程。”

瞿洪斌认为,作为公司的高层,永远不要把经验看得太重,要有新思维和好奇心,随时洞察社会的一切变化,放手让年轻人以他们喜欢的方式实现突破。“元老们”搭好舞台,年轻人来唱戏。在团队建设上力求创新、年轻化、新思维,这个理念一直贯彻在公司管理中。

对于出版上游将图书交由渠道商进行售卖的to B模式,在瞿洪斌看来,已不适应新形势下图书市场的发展。他解释道:“在信息爆炸的时代,to B模式割裂了出版策划机构和终端消费者的联系,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出版策划机构不清楚图书卖给了谁,也不能与读者建立直接联系,依托私域流量建立to C业务,能明确用户是谁,甚至可以通过用户反馈实现对产品的快速迭代。当前渠道商尤其是电商的促销力度越来越大,上游利润进一步被压缩,改变现状的主要办法就是建立to C业务。

“我期望果麦文化对出版界的影响,是让行业更清晰地理解对图书出版业发展3.0阶段的界定,以及打造建立to C与to B业务相结合和各占半壁江山的新型商业模式。”瞿洪斌坦言,“未来出版业只属于那些勇于开拓、勇于创新,把传统出版业以现代化传播手段与信息时代相结合的全新型企业。”

虽然目前图书市场并不理想,书号也在缩减,但对果麦文化影响不大。瞿洪斌说:“最重要的是图书品质好、口碑好、销量有保证。最终质量是王道,品牌是合作的基础。”

公司上市后,媒体也出现了一些质疑的声音。对此,瞿洪斌认为,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人将果麦文化与新经典、读客文化相比较,实际上没有可比性。在经营思路、理念以及未来发展、商业模式方面,几家公司完全不同,“我们很重视别人的看法,但我们更应该专心做自己的事,走自己的路,只要方向是正确的,我们就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责编 惠宁宁)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