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有妙招
2021-12-17 09:49 来源:法人网 作者:姚瑶

法治日报-法人网 全媒体记者 姚瑶

很多人都曾遇到不同形式的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受害人的心理,在不同场景下通过精心设计的话术,让人掉进陷阱而不自知。那么如何分辨电信网络诈骗?遇到电信网络诈骗应该如何处理?听听民警怎么说。

电话以 “00”和“+”开头,是陷阱吗?

按照工信部有关规定,境外电话进入中国通信网络时,必须在主叫号码前添加国际长途字冠“00”,且严禁在传输过程中删除该字冠。部分手机在来电时将“00”显示为“+”。民警提示,遇到来电显示号码为“00”和“+”开头的,需要特别注意,除非本人有境外的朋友或业务,否则不要接听这些电话。

小众APP存在诈骗风险吗?

民警提示,小众APP很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有的聊天工具要求用户完成几笔博彩任务或充值任务,方可进行交友聊天,这类APP都存在巨大风险。

不法分子抓住受害人哪些心理?

民警指出事主之所以被骗,归根结底离不开受害人的“5+1心态”,即“贪”“怕”“慌”“缺”“善”以及“盲目自信”。

“贪”为贪图小利。相信天上掉馅饼,有的受害人明知可能是骗局,但存在侥幸心理,希望能有丰厚回报而去尝试。用“小利”骗“大财”是不法分子诈骗钱财最常见的手法。

“怕”为对事物的恐惧。如骗子冒充公检法,以受害人身份信息泄露涉案为由,要求受害人进行转账汇款。广义上的“怕”还包括怕伤了友情、怕影响自己在领导心中的形象等。如骗子冒充朋友、领导诈骗,受害人因为“怕”,不敢或不愿核实情况,最终导致受骗。

“善”是指骗子利用受害人的善良心理,编造悲惨经历或利用社会热点事件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如在地震、水灾等灾难发生后,骗子冒充社会机构、公益组织要求募捐,骗取善良群众的钱财。

“缺”主要指群众缺乏社会常识和防范意识。如手机收到的链接不仔细看就直接点击打开,见到二维码就扫,导致信息泄露或银行账户资金被盗刷。

“慌”指受害人的慌张状态。人们遭遇突发事件,思考能力下降。骗子利用这种慌张心理,编造谎言要求受害人转账汇款会很容易成功。

“盲目自信”也是成为潜在被骗群众的常见心理。不少受害人认为自己拥有高学历、担任高职务、社会经验丰富,不可能被骗。但这些人往往因盲目自信、不听劝阻以致受骗。

如何有效防范电信网络诈骗?

 遇到陌生人要求转账,要先考虑4个问题:我为什么要转账?我认识对方吗,是否需要核实确认?我是否会落入诈骗的陷阱?我是否要向警方咨询?

为防诈骗,要谨记:“不相信、不好奇、不转账、不占小便宜、不输入二维码、验证码等个人私密信息。”

 遇到电信网络诈骗怎么办?

 受害人应第一时间拨打110报警电话,提供骗子的电话号码、银行账号等信息。若通过微信、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转账汇款,也要及时提供相关平台的账号信息。需要注意的是,如今骗子为了逃避打击,会尽可能将资金快速转到下级卡,经多层转账后取现,所以受害人报警速度一定要快。

受害人应保存好相关证据,如转账凭证、与骗子联络的凭证等,并及时到属地派出所或刑警队做笔录。

民警提示,要牢记反电信网络诈骗专用号码96110,并及时接听。建议下载“全民反诈”APP,通过APP的“线索提供”模块上传与骗子的通话录音、手机号码、诈骗网址等线索。

 没有资金损失应如何处理?

 民警提示,对于电信网络诈骗不听、不信、不理睬,牢记“不轻信、不透露、不汇款”。如果手机中毒,即使没有造成损失,也要及时刷机,并更改手机密码。

 电信网络诈骗常见骗术

 1.自称电商客服,以各种理由登记银行账户、要求转账。

2.网络交友,要求炒股、投资、借钱、转账。

3.通过手机、网络平台投资,利息几倍高于正规理财。

4.网络无抵押贷款,以各种理由要求先行支付费用。

5.小额刷单后,要求连续大额刷单。

6.自称公检法,要求转账汇款。

7.陌生电话自称熟人、领导,要求转账。

8.通知中奖,要求先交钱。

 责编:白馗


编辑: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