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阔百年,十大瞬间
2021-07-29 09:28 来源:法人杂志 作者:

  ◎ 整理 《法人》全媒体记者 白馗

  党的一大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出席大会的代表13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

  由于会场受到暗探注意和法租界巡捕搜查,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

  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消灭资本家私有制”,以及联合第三国际。

  党的一大决定设立中央局作为中央的临时领导机构,选举产生了以陈独秀为书记的中央局。

  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

  南昌起义

  1927年8月1日,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中央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党所掌握和影响的军队两万多人,在南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经过4个多小时激战,起义军占领南昌城。

  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自那时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英勇投身为中国人民求解放、求幸福,为中华民族谋独立、谋复兴的历史洪流,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

  遵义会议

  1935年1月,党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委托张闻天起草《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取消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中共中央为准备中央红军主力战略转移,曾在1934年夏成立由博古、李德和周恩来组成的“三人团”)。

  会后不久,在向云南扎西地区进军途中,中央政治局常委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负总的责任,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后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

  红军长征

  1934年9月上旬,国民党军队加紧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红军已无在原地扭转战局的可能。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多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长征的胜利,极大地促进了党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成熟。党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

  长征的胜利,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

  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下午,首都北京30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54门礼炮齐鸣28响,象征党领导人民奋斗28年的历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新的篇章。领导和组织人民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成为在全国范围执掌政权的党,踏上了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新征程。党的历史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10月1日这一天,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国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空前团结。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思想即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重要任务;审查和解决历史上遗留的一大批问题。这次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始了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由于一系列根本性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此前一段时间内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以这次全会为起点正式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内外呈现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生动局面,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值得引起注意和警觉的现象。为此,1979年3月,邓小平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发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他指出,我们要在中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南方谈话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高龄的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考察。他一路走,一路看,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

  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是邓小平在谈话中反复强调的重大问题之一。他认为,解决中国的发展问题,关键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他强调,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坚持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方谈话阐发的一系列全新的思想,犹如一股强劲的东风,驱散了人们思想上的迷雾。它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是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不仅对即将召开的党的十四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而且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南方谈话,使邓小平一生的光辉业绩达到新的高度。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港澳回归

  香港进入回归祖国过渡期后,中英两国政府在解决香港问题上前期合作基本顺利。1989年后,特别是东欧剧变后,英国政府错误地估计形势,违背中英联合声明的有关规定,阻挠和对抗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2年底,党中央提出“以我为主,两手准备”的方针。此后,中国政府根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加紧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的准备和筹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有关工作。1996年12月,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人选。12月16日,中央政府任命董建华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至此,香港回归祖国的各项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1997年6月30日午夜,中英两国政府香港交接仪式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6月30日23时59分,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下,象征着英国对香港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7月1日零时,军乐队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胜利回到祖国的怀抱,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这是彪炳中华民族史册的千秋功业。香港同胞从此成为祖国这块土地上的真正主人,香港从此走上同祖国共同发展、永不分离的宽广道路。

  在香港回归的各项准备工作紧张进行的同时,澳门回归的步伐也在加快。1999年5月15日,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何厚铧为澳门特别行政区首任行政长官人选。5月20日,中央政府任命何厚铧为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1999年12月19日午夜至20日凌晨,中葡两国政府举行澳门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庄严宣告: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1925年,著名诗人闻一多创作的《七子之歌》,抒发和表达的澳门同胞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强烈期盼,在这一刻成为现实。澳门的胜利回归,是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树立的又一座丰碑。

  回归祖国后,香港、澳门作为直辖于中央政府的特别行政区,重新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中央政府依照宪法和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对香港、澳门实行管治,与之相应的特别行政区制度和体制得以确立,香港、澳门同祖国内地的联系越来越紧密。

  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不利影响,在中央政府的有力支持下,特别行政区政府沉着应对,各界人士携手努力,妥善处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保持了香港、澳门经济和社会的稳定与繁荣。

  一带一路

  2013年秋,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11月,“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作为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写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4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首次正式使用“一带一路”的提法,并对丝绸之路精神和“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作出系统阐述。

  2015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平台以更清晰的轮廓展现在世人面前。

  2017年5月,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29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论坛,140多个国家、80多个国际组织的1600多名代表参会,领导人圆桌峰会发表联合公报,为推动各方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广泛共识。

  截至2017年9月底,已有74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中方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由亚欧延伸至非洲、拉美、南太等区域。2014年至2016年,中国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总额超过3万亿美元。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累计超过500亿美元。截至2017年10月,中国已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署130多个双边和区域运输协定,与相关国家开通了356条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每周约4200个航班,中国与43个沿线国家实现空中直航;中欧班列开通50多条,累计开行5000多列,从中国驶出的“钢铁驼队”到达欧洲12个国家30多个城市。

  脱贫攻坚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重要位置,提升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政治高度,充分发挥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采取了许多具有原创性、独特性的重大举措,组织实施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动员令。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号召全国“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吹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社会积极参与,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

  2020年,这场举全党全国之力的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11月23日,是一个载入史册的不平凡的日子,我国最后9个贫困县实现贫困退出。经过8年的持续奋斗,全国832个县全部脱贫,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

  党中央明确要求,脱贫攻坚期内已脱贫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户,相关政策要保持一段时间,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有效防止返贫和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在脱贫摘帽后,各地方各部门陆续出台后续政策,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

  打赢脱贫攻坚战,为人类减贫事业作出历史性贡献,为全球减贫治理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西方发达国家用了几百年至今也没能完全消除绝对贫困问题,而我国仅仅用了几十年就历史性解决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定的减贫目标,走在全球减贫事业前列。这一伟大壮举,将载入人类社会发展的史册,向世界有力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责编 白馗)


编辑:王思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