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鹭岛的华丽转身
2020-11-19 13:58 来源:法人杂志 作者:曹萌

法治日报-法人网 全媒体记者 曹萌

温婉的海风拂面而来,湖里老街伴随着夕阳余晖渐渐升起一团团烟火气息。

新鲜的生蚝在烤架上吱吱作响,放学的孩童在水吧前争抢嬉闹,劳累了一天的人们坐在街旁,花上几元钱,来上一碗地瓜稀饭、两三样小菜,听着、看着、吃着,简单而惬意的满足感充斥着这条市井老街。

岁月更迭,湖里老街依旧延续着昔日繁华,但已少有人知晓它最初的模样。如今恐怕也只有上了些年纪的厦门人才懂得这条老街究竟老在何处,它的传承又意味着什么。

从2.5平方公里开始的“试验田”

时间回溯至1980年,在广东省的深圳、珠海、汕头3座城市相继成为经济特区后,福建厦门经济特区也随之横空出世,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重要窗口。

根据国务院当时的批复,厦门岛西北角的一块2.5平方公里土地被单独划出,作为经济特区“试验田”。而最初这块“试验田”的确有些寒酸,不仅土地面积小,就连地理环境也是三面环海,水深不淤,与厦门市区之间有山地相隔。

厦门胡里老街的林家稀饭摊位 曹萌/摄

回想那个年代,全国刚刚实行改革开放不久,人们对未来的生产、生活充满了殷切希望,但对于经济特区的建设还没有经验,也没有答案,只能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探索前行。

1981年10月,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正式拉开帷幕,在政府号召下,全国成千上万的建设者涌向这里。一时间,通水、通电、通路、通信、平整土地全线开工,一批批厂房拔地而起,曾经绿油油的田野成为建筑工地。此后厦华、厦顺、金龙、金鹭、华美等知名企业也纷纷在此落地。

随着经济特区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条乡村土路也开始变得热闹起来。古稀之年的黄国富曾是厦门三中的一名物理老师,据他回忆,“那时经济特区几乎没有商业店铺,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建设者需求,食品、服装和日用百货的地摊就设在村中土路的两旁,而这条土路便是湖里老街最初的样貌。”

40年的变迁中,湖里老街历经多次整顿,如今它已是柏油铺路,鳞次栉比的商铺位列两侧。这条位于经济特区核心区的老街,以其生生不息的演变映射出厦门的快速发展,更以容纳八方来客的胸襟见证了特区海纳百川的性格。

厦门乌石浦旧貌  曹萌/摄
建设中的新乌石浦 曹萌/摄

如今,风景如画的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早已从试验期的2.5平方公里扩大到全岛乃至全市的1700平方公里。

构建立体式现代化交通网络

从远处鸟瞰厦门高崎国际机场,这座带有“飞檐”“燕尾脊”的闽南特色建筑,宛如一件精美的艺术。

数据显示,厦门高崎国际机场2019年旅客吞吐量达2741万人次,航线通达亚、欧、北美、大洋洲,是我国十二大干线机场之一,更是国内首座完全利用外资兴建的机场。

提起高崎机场,黄国富兴奋地告诉记者,从1980年11月得知厦门特区管委会做出修复当地原有高崎机场用于民航运输决定的那天起,他就日夜盼望着能早点见到飞机,就算能远远看上一眼都心满意足。1983年,机场正式通航,他立即约了几位朋友,特地坐飞机去了趟深圳。

从黄国富老人的话语中,不难体会到当时对现代化交通工具的渴望。特区建设初期,厦门岛内多是土路、山路,交通基础十分薄弱。当时,公路里程仅有600多公里,铁路仅有一条鹰厦铁路进岛,港口也是百废待兴,用“海防小城”这样的字眼形容厦门,毫不为过。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在厦门经济特区成立之后,便将这句话发挥到了极致。通过40年的不懈努力,如今的厦门已拥有陆、铁、海、空的立体式现代化交通网络。

在公路交通上,厦门建有四桥一隧,其中厦门大桥是我国第一座跨越海峡的公路大桥;海沧大桥是世界第二座、亚洲第一座特大型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杏林大桥是全国首创的在驼峰处两侧设立景观台,市民可在桥上观看风景;集美大桥创下比世界同型桥梁建设快2至3倍的速度;翔安海底隧道则是大陆第一条海底隧道。加之目前运行的两条地铁和多条快速公交,让厦门的跨岛发展更加如虎添翼。

在铁路建设上,厦门逐渐拥有了福厦、龙厦、厦深铁路等多条高等级铁路,并升级为当前的枢纽,年旅客到发量从特区建立时的几十万人次,至如今的超5000万人次。

在港口建设上,曾经的小渔港摇身变成了今天的国际邮轮中心,不仅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更是许多厦门人旅行的起点。风雨兼程四十载,一路高歌的厦门交通,俨然就是经济特区建设的缩影。

日新月异的美丽鹭岛

自从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厦门似乎就没有停下快速发展的脚步。人到中年的厦门市民雅芬回忆称,“厦门的变化基本是一年一个模样,记得小时候我们还是种田、牧牛,如今岛内几乎连城中村都很少看到了。”

近年来,在大多数厦门人眼中,经济特区最大的特点就是“拆”。

“目前岛内城中村的拆迁基本快收尾了,我住的蔡塘村明年也要动工了。”出租车司机老叶说,拆迁后他打算搬到岛外居住,一方面因为岛内房价太高,另一方面岛外交通如今也很便利。

数据显示,2019年厦门湖里区完成了11个自然村房屋征收整村签约,七大片区完成房屋征收签约352万平方米,拆除并提交净地68万平方米,支付征拆补偿金44亿元,投入安置房建设资金22亿元。

走入厦门最大的海鲜市场——八市(全称“第八菜市场”),浓浓的烟火气扑面而来,这里人头攒动,叫卖声不绝于耳,不少人手中提着螃蟹、扇贝、花蛤,以及那些叫不上名字的海鲜。

数据显示,2019年厦门全市生产总值增长7.9%,增速居副省级城市第一;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达到发达国家标准。此外,在2020年胡润百富榜中有45位厦门富豪上榜,按照数量排名,厦门位居全国第11位。

厦门在四个经济特区中不是发展最快的,甚至东莞、苏州等兄弟城市也后来居上赶到了前面,但厦门无疑是最独特的,她的美丽风景、深厚人文、正如花朵般在“海西”绽放。(责编 吕斌)

  (版权属法治日报社《法人》杂志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