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释放智慧生活无限想象
2020-09-11 09:54 来源:法人杂志 作者:崔晓林

文 法治日报-法人网 全媒体记者 崔晓林

很少有人知道,流经广州的珠江,其实是中国的第二大河流。最早的时候,珠江指广州到入海口的96公里长水道,后来逐渐成为西江、东江、北江以及珠江三角洲上各条河流的总称。

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的马雄山,流经中国中西部六省区及越南北部,在下游从8个入海口注入南海。

珠江流经广州,给这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带来无限生机。

作为城市江景,广州的珠江景观与上海的黄浦江、天津的海河、重庆的嘉陵江有着明显不同,其中最显著的差别在于,在珠江游览,坐在船上便可以清晰感受两岸的生活气息。漫步的行人、岸边消夜的食客、甜蜜依偎的伴侣……夜色中,你可以听得见人们的欢笑,看得清人们的面庞。在夜风徐徐的江面,轻易就可捕捉城市的烟火味。

如今,在广州市海珠区,新的景象正在生成,广州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赋予这条古老江河新的内涵。珠江两岸不仅保持了市井文化,更增添了醒目的现代气息。

珠江边上最著名的地标建筑是被称为“小蛮腰”的广州塔。8年前的2012年冬天,记者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见到了“小蛮腰”设计师——荷兰籍夫妇马克·海默尔和芭芭拉·库伊特。据马克介绍,当时“小蛮腰”选址在海珠区的珠江岸边,正是看好珠江两岸的城市活力和文化底蕴,当然,广州市政府也早已布局海珠区的发展前景。

如今,海默尔夫妇也许没想到,相对于经济发展缓慢的大多数欧美城市,“小蛮腰”方圆三公里半径内,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正在高歌猛进,这座千年古城,正在成为世界上最有“智慧”的城市之一。

“小人物”眼里的“羊城智慧”

凌晨3点,喧闹的广州终于睡着了。

月色下,忙着打扫“战场”的老邹,身影被路灯缩短又拉长。作为海珠区环卫局的清扫工,老邹早已习惯了这喧嚣后的寂寞,他专心致志地收拾着夜宵摊铺的“残局”,并不觉得无趣和孤单。

老邹55岁,老家在湖南娄底乡下。7年前,他和妻子来广州投奔在一家工厂打工的老乡。老乡在环卫部门为老邹两口子谋了个清扫工的工作。

老邹上夜班,妻子上白班,同在屋檐下的两口子,平时却难得团聚。

8月16日晚上9点,《法人》记者在珠江边见到正在忙碌的老邹。提起广州的变化,老邹认为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是广州的“智慧路灯”。

“路灯就是让走夜路的人和车看得清路。要说路灯可以给电动车充电,开始的时候我是不相信的,现在我信了,搞不懂这是如何做到的,但确实很厉害。”老邹眼里的这件新鲜事儿,其实在广州打造智慧城市总体战略中,只是冰山一角。

记者8月中旬在广州市科技局采访时,工作人员表示,广州市正在实施“智慧路灯”工程,传统路灯有望被“智慧路灯”所取代。据了解,智慧路灯集合了视频监控、基站、道路指示牌、电动汽车充电等功能,民众还可以随时在路灯基座的触摸屏上查阅路况、连接WiFi搜索城市信息,还可为未来5G网络布局提供最佳途径。这种“一杆多用”路灯实现了资源共建、共享、共治,不仅为市民提供极大便利,也将极大改善街道环境,并可降低社会公共事业成本。据广州市科技局工作人员介绍,智慧路灯作为微基站的优质载体将为未来5G网络布局提供最佳途径,而路灯分布广泛、均匀、密集的属性可成为城市物联网的优质载体,应用于“平安城市”“无人驾驶”等领域。

“如今,身在广州,有的时候感到有些恍惚,这城市发展太快了。”在广州生活7年,作为城市最普通的一分子,老邹切身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变化。

提起广州的“智慧”,大学毕业后闯荡羊城的陕西籍小伙儿李洋(化名)却有着另一种感受。在广州采访期间,记者曾夜探珠江,在“小蛮腰”下不远处的餐饮区,李洋正和朋友小酌,作为白领一族,李洋和他的朋友都表示,令他们印象最深的是交通的便利。“我们经常乘坐的广州地铁3号线、APM线广州塔站和21号线天河智慧城站,都已经成为‘智慧地铁’,人脸识别闸机、智能售取票机,让乘客轻松‘刷脸’付款过闸。‘云生活’虽然看不见,却时刻能够体验到。”提起智慧生活的体验感,李洋直呼“广州太强了”。

采访期间,记者深感广州的公共服务设施越来越人性化,越来越高科技,给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带来了诸多便利和生活的幸福感。新冠肺炎疫情的袭扰,反倒催生和加快了“云生活”步伐。在广州,市民们在家即可云带货、云旅游、云度假。4月30日晚,广州市番禺区区长陈德俊、副区长陈明捷走进直播间,开启广州第一个区长直播带货,吸引了880多万人次在线观看、互动,所销汽车认购量近3000辆。广州市大湾区办常务副主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陈建荣曾对媒体表示,预计到2022年,广州将建成超过8个数据要素流通治理重大创新成果、15个重大创新实验平台、30个重大产业转型升级工程、100个技术领先的优质应用场景示范项目,并在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社区等领域形成一批数字化治理成果。

定调方向的数字经济“22条”

3月30日,被称为广州数字经济“1号文件”的《广州市加快打造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型城市的若干措施》(下称“22条”)在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

这是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第一份纲领性文件,也是广州面向全球第一份数字经济领域招商引才的宣言书。“22条”明确,相关政策措施是站位湾区、面向全球,并聚焦国际开放,推动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交流合作。

8月中旬,广州市琶洲会展总部和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宁向记者表示,广州要下好数字经济这盘“棋”,首先要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在“数字空间”里的话语权。许宁告诉记者,5月8日,广州举办了“数字基建云聚广州”首批数字新基建重大项目签约及揭牌活动,其中,73个总投资规模约1800亿元的重大数字新基建项目集中签约、揭牌。

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高裕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广州市数字经济发展中,既包括以5G、阿里云、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设施类项目,也有以5G智慧港口、5G+AI智慧教育、智能充电等为代表的融合类项目,还有以华为“鲲鹏+腾”生态创新中心、百度阿波罗自动驾驶基地等为代表的“硬核总部”创新类项目。这些项目的带动作用大、乘数效应强,将催生全市数字新基建提质增速,引领未来数字经济万亿元规模增量。在这些重大数字基建项目的布局中,广州亦体现出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城市的担当。如拟选址从化经济开发区明珠工业园的中国电信粤港澳大湾区5G云计算中心项目,总投资额达68.9亿元,建成后其数据处理能力相当于10亿台个人电脑,将满足整个大湾区的应用数据传输处理需求。对此,从化区常务副区长吴林波即坦言,这一项目将加速培育催化无人驾驶、远程医疗等对传输时延和速度有严格要求的新经济新业态,撬动粤港澳大湾区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

在“22条”中,如果说5G、大数据为发展数字经济的技术“先锋”,那么人工智能技术则是关键。文件提出,要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作为广州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核心空间载体,充分发挥海珠、番禺、黄埔、天河四区优势,沿珠江东部形成协同联动发展空间格局,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创新源。

3月31日,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正式电子揭牌。据悉,该实验室首期3年建设投入经费20亿元,人员规模450人,争取用3—5年时间,集聚粤港澳大湾区和国内外的优势研究力量,开展创新研究,突破人工智能系列关键科学技术,满足国家和广东省数字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需求。

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原创能力,关系到中国能否实质性缓解人工智能领域被“卡脖子”的技术问题。

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之间究竟有何联系?对此,广州市琶洲会展总部和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管委会副主任许宁认为,产业发展中,数字化、网联化、智能化是三个阶段,呈现出“三角”的形态关系。产业要想实现人工智能化,必须拥有大量的数据支撑作为计算基础,且能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这三者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他表示,行业、产业的人工智能化程度越高,数据算法越先进,智能互联程度越高。

小蛮腰”周边的产业高地

在珠江南岸腹地,总高度250米的邦华环球贸易中心直插云霄。站在45层的“广州市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展示大厅”,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往外看,景色壮丽而震撼。

“小蛮腰”向东约一公里处的一大片建筑工地上,已经建成或者正在建设的楼宇,预示着这片区域的与众不同。“这是广州打造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最重要的地块之一,腾讯、阿里巴巴、复星、国美、小米、YY(欢聚时代)、唯品会、科大讯飞、粤科金融、粤传媒、环球市场、南方出版传媒、TCL、华邦控股、中远海散运集团、三一重工、树根互联、三七互娱等数十家国内外知名企业正在抓紧时间在此安家,未来,‘智慧广州’将从这里出发,并必将影响世界。”陪同 《法人》记者参观的许宁语气充满自豪。

许宁表示,随着《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的出台,广州试验区正式走进大众视野。

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下称“试验区”)的目标高远,其战略定位是打造成为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技术创新策源地、集聚发展示范区、开放合作重点区、制度改革试验田。试验区的目标,是成为国家级重点创新平台。

为实现这一目标,广州构建了“一江两岸三片区”试验区空间格局,试验区把珠江东段黄金岸线的核心地段揽入怀中,其总面积约81平方公里,由琶洲、大学城、国际金融城、鱼珠组成,这四地都是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和应用场景广泛的高地。

在珠江南岸,琶洲核心片区(含广州大学城)依托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广东省实验室(广州)等重大创新研发平台以及丰富的高校科研和人才资源,形成一批原创性技术研发成果,集聚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知名企业总部,形成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域的原始应用创新示范。

在珠江北岸,广州国际金融城片区发挥金融、贸易等现代服务业资源优势和新一代信息技术赋能作用,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数字贸易、数字创意以及各种消费新业态、新模式。鱼珠片区布局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顶级节点等新型国际化信息基础设施,打造以区块链为特色的中国软件名城示范区。

“数字经济需要人才、资金、技术、产业等创新要素的涌动,而琶洲、大学城、国际金融城、鱼珠则各有所长,集齐了发展数字经济的必备要素。”许宁表示。

对于广州“智慧城市”的发展,在近几年的几份官方文件中,也可清晰窥见其重要性。

“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我国将加强现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数据和物联网发展,建设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为顺应全球科技发展趋势和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广东省作出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部署,构建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营造国际一流创新生态,为全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支撑。

在 《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草案中,特别强调“智慧城市建设”,对自动驾驶、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城市发展的影响进行前瞻性展望,对智慧交通、智慧市政、智慧产业等智慧城市建设进行谋划。在2018年出炉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不仅要建世界级城市群,更要建智慧城市群。广州,这座千年古城,正迎来新的发展契机,焕发新的活力,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不仅走在全国前列,也将成为世界范围内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标杆和样板。(责编 吕斌 )

  (版权属法治日报社《法人》杂志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编辑:刘晓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