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法制日报》的不解之缘
2020-07-30 09:33 来源:  法制日报——法制网 作者:刘飏

□ 我与法制日报二三事

□ 刘飏

1995年11月的一天,时任司法部部长肖扬同志找我谈话。大意是“法制日报既是政法机关的喉舌,也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宣传阵地。作为司法部的一项重要职能,对报社,我们只能管好不能管差;对报纸,只能办好不能办差。所以部党组考虑派你去亲自坐镇。”随即部党组开会研究调整报社班子,正式任命我兼任法制日报社的党委书记、代社长。

《法制日报》原本是我分管,但是分管和直接管理远不是一回事。我深感责任在肩,担子不轻。从此,除了做好分管的其他几摊工作外,只要有时间就扎在报社里,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也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世纪9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我国的法制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这对以弘扬法治为己任的《法制日报》,是难得的机遇。我和报社党委一班人,决心借东风乘势而上,努力把《法制日报》锻造成一块法制新闻界的金字招牌。

抓方向,当好“驾驶员”。坚持政治家办报方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宣传报道中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广泛宣传立法、执法、司法、普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宣传党和国家有关政法工作方针政策,宣传政法战线先进集体、英雄模范人物;传播法律知识,加强舆论监督,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和要求;为改革、发展、稳定创造良好法制环境。特别是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基本治国方略,并在九届全国人大修宪时,庄严写入宪法。这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飞跃,具有里程碑意义。加之中共中央政治局连续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国家正式实施法律援助制度、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等。我们深感有幸躬逢法制建设的盛世,肩负为依法治国呐喊鼓劲、鸣锣开道之重任。报社班子认识高度一致,决定组织一场专题宣传报道战役,为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学法、用法、守法、依法维权的热潮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也引起了外电关注,纷纷报道,在国际上树立了我国良好的法治形象。

抓质量,当好“质检员”。司法部对《法制日报》及全系统法制报刊非常重视,为提高法制新闻的质量,部里成立了专门的报刊出版管理机构,并从1995年开始建立报刊审读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成立了审读小组,开办了《报刊阅评通报》。司法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法制类报刊管理的规定》,开展全国百佳法制新闻工作者和法制好新闻评选活动,所有这些大大促进了法制新闻质量的提升。为把提高办报质量作为重中之重,我和陈应革总编辑及班子成员分工协作、守土有责,目标就是使报纸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很强的趣味性、很强的新闻性、很强的战斗性,办出特色、多出精品,使《法制日报》成为中央大报中一张响当当的名牌。有耕耘就有收获,记得那些年,在中央宣传部、新闻出版署的评选活动中,《法制日报》获奖无数。

抓发行,当好“卖报员”。伴随着“法治热”的兴起,一些综合性大报及专业报刊也纷纷创办法制专版。面对竞争日益激烈,报纸的发行量日渐下滑的严峻形势,我和班子成员把提高发行量、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一场硬仗来打。加大对支持发行的政策调整和保障力度,全社总动员,人人都是广告员、推销员,我也带头唱“卖报歌”。当时订阅每份报纸全年为180元,去掉各种成本所剩无几。记得1996年夏季,我与班子成员和报社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闭门研讨,报纸要不要提价?提价幅度怎么掌握?本来就卖报难,提价会不会令发行量大滑?分析利弊得失,最后还是统一了思想,决定每年每份报纸定价为300元,提价幅度不算小。而年底发行量统计数字一出来,下降率好于预期,仍居全国大报前列。固然有幸运成分,但这张报纸为普通群众所喜爱才是我们底气所在。

抓发展,当好“办事员”。《法制日报》从创刊时的“三无”到不断发展壮大,几代法制报人历尽艰辛。但家底薄、经费短缺一直制约着报社各项事业的发展。而要突破这一瓶颈就需要政府财政的支持。最好的途径就是争取“退税”。1997年,我和陈应革总编辑多次跑财政部向有关领导汇报、沟通,详细介绍了《法制日报》在新闻界定位、作用、困难状况及发展前景,得到财政部领导的理解和支持,将《法制日报》列入退税名单,并一直沿用至今。记得当年就退回税款2000多万元,全社年收入2亿多元。于是搞基建、上项目、引进印刷设备、改善职工生活待遇,600多人的大家庭日子好过多了,大家心气也高了,报社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抓队伍,当好“管理员”。法制新闻工作者集政治家、理论家、宣传家、鼓动家、专门家等于一身,要求是相当高的。报社党委对新闻队伍建设做到常抓不懈,借“三讲”有利时机,举办学习班、培训班,要求大家要有政治家的眼界,把握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理论家的功底,提升报纸的理论含金量;要有文学家的气质,使报纸具有趣味性、可读性;要有音乐家的歌喉,唱响主旋律,发出法治时代最强音;要有战斗家风骨,高举法律之剑,弘扬正气,鞭挞丑恶,肩担道义,让法治成为人民的“守护神”。应该说,《法制日报》新闻队伍还是一支讲政治、守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有战斗力的队伍。

从1995年到2001年,我在《法制日报》这片沃土上,整整耕耘了五年多时间,付出了一份心血,从报社同仁身上也学到了很多东西,重要的是结下了深厚情谊。卸任时,我说过,人离开了,但把根留住。多年后,我在中国法学会工作时,好几次出席《法制日报》发行会,仍自诩为《法制日报》的“卖报员”。而报社领导也经常来探望,去年春节慰问时居然给我带来一大包报社食堂蒸的大馒头,这份情谊着实令人感动,那是暖暖的“家”的味道。

在报社工作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好多工作没有做好。但我可以无愧地说:我尽心了,尽力了!

祝愿《法制日报》发扬传统,再创辉煌!

(作者系司法部原党组成员、副部长,中国法学会原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

编辑:刘晓莹